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石榴读书节·作家笔下的新疆 |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阅读让我们多一双眼看世界

时间:2023-04-23 13:01:14  来源:石榴云  作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虽然已修改无数次,但新疆作协副主席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还不太满意,眼下正精心打磨这两年创作的电影剧本。“这个剧本根据‘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小说《援疆干部》创作改编,主要描摹援疆干部与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作为一名作家,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反映好生活的这个时代。”叶尔克西说。

叶尔克西。图片本人提供

  1961年,叶尔克西出生于新疆北塔山牧场,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笔耕不辍,著有散文集《草原火母》《永生羊》《远离严寒》,小说集《黑马归去》《额尔齐斯河小调》《天亮又天黑》《一个村庄的家》,长篇小说《歇马台》《白水台》等,曾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天山文艺奖、新疆青年文学奖优秀作品奖等文学奖项,作品被译成英、法文等。

  “我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归结成一句话,主要是讲新疆的人文。”写作30多年来,叶尔克西初心不改,一直立足于新疆草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书写新疆大地上的游牧文化特质和当代风貌的草原人物形象。

  童年对于作家来说,是极为重要,乃至是核心性的精神资源。散文集《永生羊》讲述作家小时候生活的北塔山牧场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叶尔克西是作品的作者,又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以诗情诗意为底色,又以小说的元素和某些笔法来建构框架,讲述了叶尔克西童年时期与小羊羔“萨尔巴斯”之间的友谊。虽然人和动物语言不通,但她们可以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一次洪水来临之际,小羊羔预知了洪水的降临,从危险地带把小叶尔克西带到安全的地方。时间慢慢流逝,她们的友谊越来越深。然而小羊羔长大了,它最终成为小叶尔克西一家人的食物。是父亲的开导让她懂得羊被宰是自然界的需求,从此她对人生有一个崭新的看法。这部作品获首届天山文艺奖。之后,叶尔克西根据这部作品编剧导演的电影《永生羊》,荣获第七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与国内大学生电影节上也广受好评。

  如果说散文集《永生羊》取材于作家的童年记忆,长篇小说《歇马台》和《白水台》的面世,则是叶尔克西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两部力作。作家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记录时代变革下新疆牧民、农民的生活变化,描绘未来乡村的发展图景。“时代的发展促使我写下我所看到和想表达的,我在尽己所能为时代书写。”叶尔克西说。

  读过叶尔克西的散文和小说的人,都会有一个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清新细腻,充满灵性,如同走进一片未受污染的青草地。这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用心观察每一个生命,即使是脚底下一棵草,它第一天的生长和第二天、第三天的生长是不一样的。一只羊、一匹马,虽然不会说话和表达,但它也有眼神、气息甚至表情。在写作时,我很自然把文字当成镜头,尽量通过文字呈现出一种镜头感,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形象。”叶尔克西说。

  作为一名作家,除了从广阔的新疆大地积累生活素材,叶尔克西还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并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这个世界太丰富了,太博大了。无论一本或万卷,阅读让我们多了一双眼睛看这个世界,多了一颗心感知这个世界,从而不被小小的自我所困扰。”叶尔克西感慨道。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