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来喀什古城,咋能不看“非遗”绝活

时间:2023-05-12 22:58:50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旋转的轴盘上,左手轻轻托着陶泥,右手中指和食指按压陶泥中间和边缘。随着轴盘飞速转动,一个古朴的陶罐成形……在喀什古城吐尔逊·肉斯坦木土陶制作部,土陶现场制作工艺引得过往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拍照。

  “一天不摸陶土,心情就会烦躁。”天天都在古城制作土陶罐的吐尔逊·肉斯坦木从事土陶制作已有50多年。

  5月11日,吐尔逊·肉斯坦木边工作边与游客交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摄

  新疆土陶历史久远,技艺代代相传。如今,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产品形制上不断发展创新。

  72岁的吐尔逊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七代传承人,是喀什古城中最资深的手工制陶人。吐尔逊说:“传统手艺都是言传身教,每件陶器都是孤品,手感和经验非常重要。”

  “这是难忘的旅游体验。”5月11日,来自四川的游客刘莉在吐尔逊的指导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烙有“喀什印象”字样的土陶作品。她说,看吐尔逊制作土陶时,感觉特别简单。但是自己一上手,才发现特别难,“这次做出了一套土陶茶具,我要珍藏起来。”

  “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保护下,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得以完整保留。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陶烧制技艺成为喀什旅游的一张名片。”吐尔逊感慨地说。

  吐尔逊·肉斯坦木制作的土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摄

  吐尔逊的徒弟祖里甫卡尔·阿巴拜克力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八代传承人。他的美术功底好,创新设计的十二木卡姆乐器、民居等土陶图案,让这一古老技艺不仅具有艺术性,更具观赏价值。

  祖里甫卡尔曾与师傅在制作工艺的观念上发生过一次冲突。那一年,祖里甫卡尔去景德镇考察了现代科技烧制瓷器的方法。回来后,祖里甫卡尔向师傅建议购买一台电炉窑,用现代科技烧制传统土陶。

  吐尔逊不愿放弃古法传承。在祖里甫卡尔的多次劝说下,决定做一次试验。试验结果出来后,吐尔逊大吃一惊:柴火烧制一窑土陶需要20天,电窑只需3天,还不用人看守,成品率高达95%。

  从那以后,电炉窑才在吐尔逊·肉斯坦木土陶制作部扎下根来。但是对一些重要的作品,吐尔逊还是更喜欢用手工的方式烧制。

  今年,喀什古城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作为喀什古城的“网红”,吐尔逊·肉斯坦木土陶制作部每天游客盈门。那些外形别致、色彩美观的土陶作品深受游客喜爱。

  漫步在喀什古城里的坎土曼巴扎、维吾尔医药巴扎、木器巴扎、花盆巴扎……四代五代传承人的招牌随处可见,非遗传承人的“绝活”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非遗+旅游”的融合在这里已熔铸出更具历史文化底蕴与厚度的风景。

  喀什古城花盆巴扎上的各类土陶制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摄

  “喀什市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在古城里找到。旅游业的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博物馆中走到了人们身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喀什古城景区管委会宣传科科长阿地力江·阿不都卡德尔说,近年来,喀什市按照“以文兴旅、以旅促文”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利用非遗资源,搭建多元化的非遗产品创造性转化平台,让“非遗+旅游”呈现出蓬勃活力。

  第四代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麦麦提热夏提·买买提依明在喀什古城手工艺作坊一条街经营着一家铜器加工店,店内的壶、碗、瓶、罐制作精美、琳琅满目,形式多样。

  “游客特别喜欢我们的手工铜壶。还有很多游客喜欢亲身体验,并把做好的铜器带回去留作纪念。最近几年,我经常会接到一些深圳、上海、广州等地游客的订单。”麦麦提热夏提说,产品创新很重要,不能拘泥于传统,要结合游客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

  阿地力江介绍,目前,喀什古城景区有30多个非遗项目,相关店铺近300家。如今,随着喀什旅游热度的增加,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喀什传统手工艺品走出喀什、走向全国。

  责任编辑:刘豪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