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人民网 李欣洋摄
作为新时代医疗援疆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能够在这里汇报收获和体会,倍感自豪。此时的我,溢满心中的不仅有与同事和援友结下的真情,更有对新疆、兵团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和依依不舍。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做好肿瘤防治工作,对于增进民生福祉、凝聚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脚踏实地、倾囊相授,加强学科建设。我深刻意识到,目前的新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缺医少药”,而是需要精准化、高质量的发展,形成不同级别医疗协同网络。我先从组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诊疗协作MDT)团队入手,相继成立了“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多学科诊疗团队”和“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三个协作组,与年轻医生交朋友,采取“培训—实践—指导”模式,通过学术讲座、带教查房、病例讨论等方式,毫无保留地把我平生所学传授给他们,改变了科室医护人员癌痛治疗传统观念,提升了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参与推进核医学科改造,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也成功获批兵团肿瘤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竭尽所能、整合资源,促进形成医疗援疆新格局。北京大学作为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组长单位,与其他支援高校协作,用最真诚的态度、最务实的行动,推动石河子大学高质量发展。北大6所附属医院接力选派援疆医疗专家,构建前后方联动支援机制,发挥自身医院资源优势,远程平台技术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广域整合,向基层流动,为各族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我积极协调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成功举办了兵团癌症防治中心成立大会暨2022年兵团肿瘤性疾病质控年会、兵团肿瘤规范化诊疗学习班,建立了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许多不能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病的患者,通过平台远程会诊得到了救治。此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兵团医院签订援疆专家共享协议,加强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等医院交流合作,推动与玛纳斯人民医院共建消化道早癌专科联盟,推动医疗优质资源共享发展。
倾注真心、传递真情,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群众心坎里。让患者减轻一份病痛的折磨,就凝聚了一份民族团结的力量。我把民族团结作为医疗援疆的落脚点,充分发挥医疗援疆贴近群众优势,努力做播撒“希望”的抗癌卫士。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牵头成立肿瘤诊疗中心日间治疗病房,实现患者“白天化疗、晚上回家”,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率。
在九师义诊时,我学习了马背上的医生梅莲20年如一日,翻山越岭、顶风冒雪、救死扶伤的事迹,边疆基层医生的这种坚韧和执着令我敬佩。胡杨不惧风沙苦,此生无悔入新疆。我和团队奔波在天山南北,虽然也曾感觉到辛苦,但能解除患者病痛,把政治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让新疆百姓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我深感使命光荣。
“万里援疆路,一生兵团情”。援疆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提升了我的境界、锻炼了我的能力,这份质朴的情感、珍贵的收获,并不会因为援疆结束而终止。新疆是我的家,兵团是我的家,今后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竭尽所能支持新疆、支持兵团。祝愿新疆和兵团卫生健康事业蒸蒸日上!祝愿新疆的明天更加美好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