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刘萌萌 报道)8月10日,“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开展。该展分为“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4个部分,展出文物150件/组。 展览辅之以丰富的陈设语言、全面的辅助展示、生动的媒体互动,深刻阐明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化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基。 《仓颉篇》木简、永淳元年氾德达飞骑尉告身、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西州都督府案卷为勘给过所事、咸亨四年(673年)左憧熹生前功德及随身钱物疏、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行走在古籍文献中,参观者能切实感受悠久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众参观“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 摄 在《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辞事》唐代文书前,新疆大学大三学生古丽孜比热·依不拉音反复观看。“它记载了审理双方为借贷引起纠纷的案件,从这件文书中,我仿佛看到了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盛况。”她说。 自治区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展出的出土文献尤其是纸质文书,内容全、数量大、学术和艺术价值高。“内容全”主要为展出的文物包括大量简牍、纸文书、帛书写本及碑铭等文献资料,其内容涉及汉唐代至元明清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且书写文字包含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民族语言文字;“数量大”,主要为此次展览展出文物150件/组,且出土文献首次以专题展览形式大体量展示,成为展览的主角;“学术和艺术价值高”,主要为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其书法也极具艺术价值。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 摄 “新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出土大量简牍、纸文书、帛书写本及碑铭等文献资料。这些国家宝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新疆的重要力证,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展览第四部分呈现了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在文书保护修缮、基础整理研究、科学分析检测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于志勇说。 
孩子们正在体验拓片拓印活动。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 摄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开展现场,30名少年儿童诵读经典著作《论语》,感受古人的智慧,沿袭文化的传承。此外,展览还配套举办了书法名家为青少年讲授书法以及拓片拓印体验活动。 今年5月,该展曾入选由国家文物局联合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发布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名单。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