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疆阿拉山口,人们可能会想到这里的风,想到这里的静,当地人曾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来形容条件之艰苦,但今天的阿拉山口,正发生深刻变化,从交通改善、城市建设到产业体系、贸易发展,这里正跑出加速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枢纽和平台。
26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的“向西开放@一起向未来”报道活动继续进行,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从乌鲁木齐抵达阿拉山口市,先后进入综合保税区、企业等地进行采访,详细了解了阿拉山口市紧抓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和成效。 增加效率 着眼未来
在阿拉山口新博油气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建造一根根管道,据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先进的技术意味着更高的效率,该公司一期项目建成后年综合产能30万吨以上,达产产值20亿元人民币,利税在2-3亿元人民币。二期项目建成后年综合产能15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人民币,利税在2亿元人民币。直缝项目的建成将填补全疆空白,为中西部地区所独有,公司的市场将更加广阔。

无独有偶,综合保税区内的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内,生产挂面的厂房中一台台机器正不断运转,但实际负责操作的技术人员只有5人,正是因为不断革新的技术让他们的产出更具效率。而这背后,是阿拉山口市立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托综保区区位政策优势,重点打造百亿级粮油产业板块,实施了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通过走自动化道路,改变传统粮食装卸模式,持续提高作业效率。
 优化环境 紧抓机遇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市继续抢抓国家、自治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口岸经济带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统筹协调,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口岸跨境电商集拼集运新业态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阿拉山口、博州乃至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阿拉山口完成跨境电商1535万票,贸易额达17.26亿元,同比增长10.9%,创历史新高。

全面推广“进口直通、出口直放”的快速通关模式,海关报关项目从229个合并精简至105个,74项随附单据合并整合成10项,102项监管证件合并简化成64项,缩短通报、通检、通放时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16.39小时、出口货物通关时间0.08小时,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快22.17小时、1.18小时以上,铁路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集装箱换装时间压缩至每列60分钟以内,公路口岸单日验放车辆是2019年的5.6倍。
 把握优势 步履不停
今天的阿拉山口市,大胆试、大胆闯,突破地理空间局限,依托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布局、统筹推进,“无中生有”建设起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极大拓展了阿拉山口融入“一带一路”的贸易通道,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所需,成为博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今后,他们将持续发挥独特的地源优势,综保区政策优势和邻国资源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集仓储、物流、贸易、加工于一体的公铁联运物流枢纽中心口岸。通过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加快构建面向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国家的跨境产业链,全面打造面向全球的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推进形成“跨境贸易+线上集成+综合服务”跨境电商新模式,助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为提升新疆外贸和我国向西开放水平做出阿拉山口贡献,将“通道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