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时间:2023-10-11 13:06:16  来源:天山网  作者: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哈密市博物馆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了关于哈密翼龙动物群兽脚类足迹化石的研究成果。这是哈密及吐哈盆地白垩纪恐龙足迹首次被发现,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

  该研究依据兽脚类足迹的大小,推断造迹恐龙的臀高约65厘米、体长约171厘米、体重约30千克,为小型兽脚类恐龙。同时,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等的发现,研究团队推断这些足迹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在湖岸行走所留。

  汪筱林介绍,足迹化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遗迹化石类型,其重要性在于可以获取一些骨骼化石无法提供的古生物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信息。足迹化石不仅可以弥补骨骼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获取造迹者的类型、臀高、体长和体重等信息,还可以反映造迹者生前一些特殊行为习性,如运动姿态和速度、居群性、捕食行为、飞行动物的行走和降落方式等。

  该研究成果是汪筱林带领的哈密科考队近年来发现的。此次研究的兽脚类足迹化石共计3块标本,9个足迹化石,来自于吐哈盆地的哈密戈壁雅丹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中,距今1.2亿年至1.3亿年。其中,两枚单独的足迹化石2015年发现于大海道通天洞,也被称为第一地点,也是这一地区最早发现的足迹化石。除了兽脚类足迹化石外,该团队还发现了包括蜥脚类恐龙、翼龙、鸟类和龟鳖类的足迹化石群。

  2006年以来,哈密科考队连续10多年在哈密戈壁进行科考工作,发现了大量幼年到成年的雌雄哈密翼龙,以及世界上首次发现的3D保存的翼龙蛋与胚胎化石,在哈密翼龙形态特征、系统发育、生长方式、繁殖、生态习性及化石埋藏和集群死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汪筱林说,这一地区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目前正在建设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上第一座翼龙(遗址)博物馆。这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这些重要的化石及其遗址,还可以为人们了解这类已经灭绝的神秘动物提供窗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