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玛纳斯河又变回了我们小时候见过的样子”

时间:2023-10-12 23:15:27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朱文斌

  水清两岸绿,湿地候鸟飞。

  10月的玛纳斯河,蜿蜒流淌,碧波荡漾,河道两岸生机勃勃。

  “经过几年治理,玛纳斯河又变回了我们小时候见过的样子,玛纳斯湿地的美景又回来了。”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该公园管理局管护队队长刘永军正期待着与天鹅的新一季“约会”。举目南眺,秋日阳光下,天山北麓依连哈比尔尕山上的冰川,正释放出一滴滴冰雪融水,最终汇聚成玛纳斯河,河水流过玛纳斯县境内的中部平原,形成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而这里,正处于世界候鸟迁徙三号线上,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更是候鸟飞越天山的“能量补充站”。每年秋季,数百万只可爱的精灵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8月30日,骑行爱好者在玛河景观带骑行,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朱文斌摄

  玛纳斯,因古代玛纳斯河沿岸有巡逻的士兵而得名。从空中俯瞰,玛纳斯河逶迤在群山之间,由东南转向西北,继而拐向北方,进入沙漠。玛纳斯河,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最大的一条融雪型山溪河流。而玛纳斯河流经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

  刘永军从小就在玛纳斯河边长大,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捡石头、摸鱼的画面,一直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然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在玛纳斯河陆续建起采砂场,最多时曾达38家,致使河道里堆积了许多废弃砂石料。每到春、夏、秋三季河水下行,水流不断冲刷侵蚀河道两岸,对沿岸基础设施及耕地造成严重威胁。

  2019年,玛纳斯县和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被自治区确定为兵地融合发展综合性改革试点。针对玛河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导致流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现状,两地多次实地调研论证,成立工作专班,积极争取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玛纳斯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

  玛纳斯县玛纳斯河水利管理处副处长张玉海介绍,近年来,玛纳斯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非法排污的违法行为,累计投入5亿元,加快推进玛纳斯河流域上下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玛纳斯县与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建立共管共建机制,投资1.05亿元完成玛河东岸河道和岸线整治28公里,提升河岸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先后关闭玛河两岸38家砂场,对河道、岸线范围内挖砂采石区域进行平整、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投资3.95亿元打造玛河流域生态绿色廊道,完成人工造林353亩、天然林保护修复500亩。把玛河文化、碧玉文化和凤凰文化融入河道生态修复项目中,将玛河打造成为一条集展示形象、娱乐健身、休闲科普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绿带。

  资料图:通过开展玛纳斯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如今的玛纳斯河两岸已成为水清河畅、人水和谐的绿色生态发展空间带。叶尔兰 摄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观测到野生大天鹅自然繁殖,说明当地生态环境达到较高水准。

  “环境友好、向善,可以把很多鸟儿留下来。”刘永军说,这一发现让他倍感惊喜和自豪。

  张玉海介绍,近年来,玛纳斯县在春、夏、秋三季,持续向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红柳公园、沿河公益林进行生态补水,年生态补水总量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则持续向玛纳斯河下游生态补水,使干枯几十年的玛河古道焕发生机。

  今年,玛纳斯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将辖区18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88名。

  玛纳斯县委常委樊卫强表示:“我们将持续抓好突出问题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推动石玛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宜居环境。”

  责任编辑:侯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