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简牍中国丨古代新疆人的“密函”怎样防偷窥

时间:2023-11-04 11:05:07  来源:天山网  作者:
 

  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纸张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古人们更多地使用木椟或者竹简来书写公文和信件。古时候没有安全密钥、没有防伪水印,木牍竹简也用不到数字防火墙,那咱们的老祖宗们是怎样防止重要文书泄密的呢?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陆续出土的佉卢文木牍刚好能为我们揭晓答案。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信函”书写方式和今天的信封、信纸有点类似,收件人写在封牍中央的右边,“信函”的内容则写在底牍上,如果底牍写不完,就接着写在封牍的底面。书写完毕以后,将封、底木牍盖在一起,再用三道绳子捆扎结实。一封结实耐用、不怕风吹日晒的“信”就完成啦!

  为防止“信函”内容泄密,古人还会将捆绑“信件”的绳纽放置到封牍正面的泥槽中,再填上封泥,最后还要加盖印记。一旦有人偷看,收件人接到木牍后马上能从拆掉的封泥印记上发现。

  这种保密手段秦汉时期在中原地区很常见,尼雅遗址的这些木牍体现了汉代简牍制度在西域的传播和运用,也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佉卢文木牍结构示意图

佉卢文木牍资料图。新疆博物馆提供

陈列于新疆博物馆一楼展厅的佉卢文木牍。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