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52件清代宫廷玉器将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亮相

时间:2024-01-30 16:49:07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赵梅报道)你知道乾隆皇帝痴迷的痕都斯坦玉器长啥样?你见过“轻薄如纸”甚至能“水上漂”的玉器吗?1月31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将推出“玉润丝路——痕都斯坦玉器珍品展”,展示52件清代宫廷玉器珍品,向人们再现中国玉器的巅峰之作。

  1月31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将推出《玉润丝路—痕都斯坦玉器珍品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本次展览的52件玉器均属于皇室用的食器、酒器、陈设品等。展品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新疆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岳桐州的藏品。岳桐州是新疆和田玉收藏爱好者,他曾历经20余年将遗落在世界各地的痕都斯坦玉器收藏回中国。

  痕都斯坦玉器文化渊源可追溯至元代,中原的玉雕工匠和玉雕技艺带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历经数百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痕都斯坦玉雕艺术。

  即将展出的和田白玉菊瓣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即将展出的海棠形盖盒。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痕都斯坦玉器曾经受到中国辽宋金时期玉器制作的深刻影响,是中华玉文化西传并与中亚地区木雕和金属细工工艺融合发展而形成的。

  1755年,这种精美玉器被作为贡品进献到清代宫廷,乾隆皇帝酷爱这种玉器,并为其命名“痕都斯坦玉器”。18世纪中后期,中国玉匠借鉴吸收痕都斯坦玉的琢玉技艺,结合中国传统的制玉工艺,兼容并蓄地推动了中国玉雕技艺进入巅峰时期。

  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玉料产地之一。乾隆二十四年后,新疆玉料由官府统一管理、开采,源源不断入贡朝廷,玉雕艺术在乾隆的积极推动下,获得巨大发展。

  即将展出的白玉菊瓣盘。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即将展出的青玉嵌宝六角方盒。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的玉文化,了解痕都斯坦玉器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知道,这种精美的玉器自形成之初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完美艺术表达,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互鉴的重要见证。”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副馆长李黎介绍。

  责任编辑:郑欣然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