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加孜拉·泥斯拜克 通讯员/李亚锋 2月13日22时,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发热门诊,28岁的感染内科护士丁归心结束工作走出隔离病房。她脱下防护服,脸上戴口罩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比起脸颊,耳朵更是被勒得钻心地疼,穿上防护服一个小时以后耳朵就开始有痛感,其余3个小时就得熬着了,还要忍耐防护服带来的闷热感。”丁归心说。 丁归心的老家在甘肃,她在春节前已买好飞机票,准备回去和家人团聚。疫情发生后,这位年轻护士的责任感让她主动退掉了机票投入抗疫战场。 疫情发生以来,伊犁州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医生两班倒、护士4小时轮班,发热门诊工作节奏非常紧张。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接触的都是发热病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为节省防护服,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几乎不喝水、不吃东西,也不上厕所,大家仅在结束工作后才出来休息。 这些医护人员大多数是第一次经历疫情的年轻人,六成以上的护士是“90后”。 感染内科医生哈力木拉提·吐尔干的女儿才4岁。说起孩子,已经23天没回家的这位父亲眼眶有些湿润。 “女儿尤其喜欢我,每天都找爸爸,休息时我都会和她视频。虽然十分想念孩子,但现在是患者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为我是一名医生而骄傲。”哈力木拉提说。 在丁归心走出来的时候,伊犁州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张新华走过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在年轻的医护人员心里,张新华就像母亲一样,除了在业务上指导他们外,还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张新华1990年来到友谊医院工作,在感染内科工作了30年,抗击过“非典”,这让张新华深刻地知道,保护好医护人员不受感染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使命感让我们充满力量。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张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