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倩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我区基层治理实践中越来越多融入数字元素,各类“数字+”场景出现在老百姓身边。数字化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哪些便利,又是如何为基层治理减负增效,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百姓生活更便捷 
5月29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居民郭常柏发现了小广告,他打开数字应用服务平台中的随手拍,上传图片并说明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倩摄 5月29日,在小区遛弯时,居民郭常柏发现宣传栏上贴了一张小广告。他掏出手机,打开“智高新”数字应用服务平台中的随手拍,上传图片并说明情况。10多分钟后,社区干部张萍萍就赶了过来,“刚好在这附近,马上就处理。” 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智高新”数字应用服务平台整合生活缴费、随手拍、有事您说等多项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为一体,居民下单,社区干部接单,第一时间回应诉求。 “生活中遇到啥事儿都能反映,下单也方便,解决了微信漏看或电话占线的问题,还有反馈呢,像我提交的随手拍,解决情况怎么样,点开就能看到。”郭常柏说,他感受最深的还是平台提交诉求,件件有回应,“哪怕是像清除小区‘牛皮癣’这样的小事,也不会无人过问。” “很多居民发现一些小问题,不会专门跑一趟社区,现在拿起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反映诉求。”张萍萍说。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雀仁乡乌克勒别依特村村民闫慧琴真切感受到村里犄角旮旯的垃圾越来越少。 
近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雀仁乡乌克勒别依特村村民们学习如何使用“数字乡村”智慧服务平台。 曾海东摄 “村里主干道、路口、巷道和垃圾投放点,装了搭载AI技术的摄像头,摄像头与建在村委会的‘数字乡村’智慧服务平台连接,当有人在非指定区域扔垃圾时,系统会通过云端及本地AI算法,识别这一行为,并广播播放‘请您规范投放垃圾’的提醒。”乌克勒别依特村党支部书记关富栋介绍,这一技术还应用在了靠近水渠、水库的区域以及幼儿园、学校周边,当有儿童靠近水渠危险区域或者车辆即将进入学校周边道路,平台都会实时提醒,若发生意外,平台会同步向管理员发出警告。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出现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克拉玛依市打造了以家庭电视端、手机端为核心的数字家庭小程序,可通过电视端、手机端进行餐饮、家政、养老等预约服务;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南湾街街道夏玛勒巴克巷社区,“智慧社区”办事厅让居民“一站式”购电、购燃气、充公交卡。 社区治理更高效 数字化建设,不仅让百姓生活更便捷安全,也让社区管理更智能高效。 “以前各类资料、信息都是手写,现在全部电子录入,不光是首次录入效率更高,之后有需要时查找也方便。”5月28日,额敏县额敏镇东城社区干部王金萍说。 东城社区常住人口近万人,引入智能化城区管理系统,目的是提升社区工作效率、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等。“对社区而言,居民信息是所有工作的基础,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建立了电子户籍,居民各类信息格式统一,同时也解决了临时代班或者岗位变动时交接不畅的问题。”王金萍说,前期信息录入得扎实,后期做好更新,便可随用随查。 登录智能化城区管理系统,社区工作人员逐级可办理和老百姓相关的高频业务,如最常见的开具居住证明。又如,统计工作报表也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通过系统自定义表样功能就能快速、精准完成报表,还可以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自动组合数据,生成报表。 “现在我们的社区干部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为居民和辖区企业提供服务。”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娜说,社区还通过系统掌握社区工作人员每日处理的各类事项,及时督促工作进度,了解总结辖区工作重点。 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长春中路街道,“智高新”数字应用服务平台助力基层治理“由精到强”。 “以前居民办事不知道找谁,或者根据部门和业务的不同找多个人,增加了居民办事时间。”长春中路街道天津路社区干部曹巧芝介绍,“智高新”让她的身份从“单项专干”转变为“全科社工”,也让居民办事能够实现“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 “智高新”开设了社区医疗、户政服务、求职招聘等5大类40项功能,将以前业务受理时的“面对面”变为“线对线”,居民无需再带着各类材料前往社区办理,只需点击小程序上传办理事项所需材料,即能实现后台接办。 “数字应用服务平台带来的便利,让舒展开肩膀的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走街串巷、服务群众,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底气足了。”天津路社区党委书记马晓琴说。 发展前景更广阔 数字化发展,归根到底是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更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居民参与。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百泉村借助数字乡村平台的“新翼数乡”微信小程序和数字积分管理系统,推广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模式。由村委会发布积分任务,涉及创建美丽庭院、义务劳动、邻里互助、参加集体活动等内容,村民完成了积分任务就能换取相应的积分。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百泉村,村民正在兑换积分。资料图 “根据村委会积分管理这一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设置‘积分银行’模块的应用,积分积了多少,如何兑,一目了然。同时将积分系统和邻近的商超打通,村民去超市就能凭积分自动兑换所需商品。”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分公司数字生活运营中心主任曾海东说,便捷兑换提高了村民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 当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也是摆在基层治理工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除提供培训和指导,我们还计划组织面对面的活动,鼓励老年人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适应数字时代社会生活。”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副主任韩思思说,对于今后数字应用平台的发展,她认为应该在数字养老方面发力,“我们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口比例较大的社区,我们会针对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让老年人既能感受到线上的便利,又能感受到线下的贴心。”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治理体系向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转变的重要阶段,数字化技术是实现社会治理转变和升级的重要手段。”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张金玲认为,基层数字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回应痛点、突破难点、疏通堵点”,通过数字手段提高社区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积极拓展数字在社区医疗、教育、商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