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复活”《伏羲女娲绢画》 为了不起的吐鲁番工匠点赞!

时间:2024-06-15 00:07:32  来源:石榴云  作者:
2024-06-14 13:16:24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每一次见到我修复好的文物,我非常骄傲。”谈及自己从业20年来修复过的文物,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感到十分欣慰与自豪。

  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是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所的副研究员,2004年开始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她修复过的纺织品文物和纸质文物超千件。18年前,她以专业的修复技术让吐鲁番第一幅最大的《伏羲女娲绢画》得以“复活”。

  从1928年吐鲁番地区发现第一幅伏羲女娲画像起,考古工作者已在吐鲁番多地陆续发掘出土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它们主要出现在夫妻合葬墓中,年代均集中在晋唐时期。

  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始祖,据说伏羲教导人们从事生产,女娲教导人们婚姻伦理。他们手持规矩,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图片

  有意思的是,出土于吐鲁番地区的一些伏羲女娲图中,与典型的汉人形象不同,有些画面中的伏羲女娲明显为胡人形象,他们深目高鼻,伏羲甚至长着络腮胡须,服饰上也出现对襟胡服等。

图片

△ 《伏羲女娲图》,吐鲁番博物馆藏。

  虽然每一对伏羲女娲的长相都不一样,但他们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都手持规和矩。魏晋时,为躲避战乱,不少汉人西迁来到现在的吐鲁番地区,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汉文化为主导的高昌国,吐鲁番地区迎来了文化上的一次繁荣飞跃,跟随着移民的脚步,在墓室内悬挂伏羲女娲画像的这种汉人的丧葬习俗,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流行,并逐渐扎根于这片遥远的土地。

图片

  上百张伏羲女娲图,是中原与西域社会文化交流的代表作,更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体现。这些没有落款、没有作者、没有出处的画作,可能就是一批普通的高昌画匠所创作,但在冥冥当中他们也在告诉我们,有“规矩”这件事情绝对不能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