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晁 瑾 于梦冉 “叔叔,再坚持一下,病一定会好起来的,千万别急。”3月17日,杨建中耐心地安慰病人。作为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内科主任杨建中已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病区工作40多天了,在与病毒赛跑的日子里,惊心动魄又备受煎熬,可杨建中却收获了很多,有患者的信任,也有团队协作的友情。 近日,杨建中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坦言,这离不开团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这样的荣誉更压实了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坚守,让患者早日回家。 1月30日晚,作为首支外省医疗队,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连夜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与东院医护人员混编,共同负责17个病区的患者救治工作。杨建中担任医疗队重症医疗组组长,带领重症组进驻东院重症医学科,这里是生死交锋最前线。 “东院接收的患者大多是重症患者,他们的病情变化快,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在标准化治疗方案下实施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杨建中说。 对已进行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7至10天不能拔管,就需要做气管切开手术。气管切开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日常操作来说,并不复杂。但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性强的呼吸道传染病而言,气管切开的刹那,剧烈的胸腔气流会携带着病毒喷薄而出,医生须慎之又慎。 2月20日,一位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只有60%,亟须气管切开。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与驰援的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讨论后,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铺治疗巾、评估、麻醉、气管切开……杨建中配合东院“气切小分队”迅速实施了手术。 杨建中也被患者感动着。2月6日,一位70岁的患者被送入抢救室。经检查,除了新冠肺炎,该患者还伴有肝硬化,上了无创呼吸机后,病人才死里逃生。“经过十天的精心护理,病人情况稳定下来,可是总跟值班人员说要找我。此后,每次查房我都会陪这位患者聊天。”杨建中说,得到患者的肯定和信赖很幸福,患者经历这样的病痛后非常需要心理疏导,医生耐心的安慰能带给病人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和其他医疗团队密切配合,虽然辛苦,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优秀团队之间的合作提升了业务能力。”杨建中说,为提升医疗队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率,新疆医科大一附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队专家在东院,与乌鲁木齐、上海两地的后方专家举行“三地四方”远程会诊,商讨疑难病症的解决方案,这些针对每一位患者设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杨建中说,在这场战“疫“中,每一位逆行者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