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土耳其媒体人走进龟兹故地见新颜

时间:2024-08-14 08:36:48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他们是怎么修建烽燧的?”“一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壁画的色彩没有脱落?”……8月11日,“最是新疆看不够”网络传播活动走进库车市,来自土耳其的媒体人士先后到访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库车王府等地,进一步感受了解中国新疆的历史文化。

mmexport1723534655131

  土耳其媒体摄影师在库车王府内的龟兹博物馆进行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摄

  当车辆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时,转过一个又一个弯道,一片绿意盎然的林海映入眼帘,掩映之中,克孜尔石窟的轮廓逐渐显现。安卡新闻社总协调人阿德南·布鲁特立即向同行媒体人分享:“我知道这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克孜尔石窟蕴藏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它是龟兹文化的一部分。”

  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境内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壁画以丰富的题材和深邃的内涵,被誉为“故事的海洋”。在探访过程中,土耳其媒体人士沿着陡峭的栈道前行,当踏入石窟后,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所有人都沉默了。尽管岁月的侵蚀让这些壁画“伤痕累累”,但从线条和色彩中,依然能一窥洞窟千年前的辉煌。

mmexport1723534652726

  土耳其媒体人士在苏巴什佛寺遗址拍摄记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摄

  岁月流转,克孜尔石窟的保护工作也在日益加强。共和国报网站总编辑穆斯塔法·比罗尔·居格尔参观后仍沉浸震撼之中,“走进石窟,目睹那些千年前壁画,听着佛教故事,我深感画师的伟大。如果眼前的壁画是一场梦,我希望不会醒。”

  位于库车市郊外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同样吸引着土耳其媒体人士。该烽燧兴建于汉代,残高约13米,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代烽燧,也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军事通讯、建筑的重要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mmexport1723534650376

  土耳其媒体人士参观克孜尔石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摄

  安卡新闻社总协调人阿德南·布鲁特说:“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我了解到长城是砖块构建的,但是今天看到的烽燧是用土和草木树枝叠压而成,这很了不起。新疆的长城同样发挥维护国家安定、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作用。”

  在库车王府内的龟兹博物馆里,他们详细了解龟兹时期的石窟壁画、乐舞、文物、诗词等。古朴的木门,丝巾、地毯等老旧物件装饰的墙面,花草繁茂的庭院……位于库车市老城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的龟兹小巷,极富文艺范,也成为土耳其媒体人相机中的焦点。小巷内还设有民宿、咖啡馆、文创店等,为游客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悠闲时光的好去处,也成为一处文化交流的展示窗口。

mmexport1723534647917

  土耳其媒体人士在克孜尔尕哈烽燧合影留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摄

  DiM TV 电视台主持人尼加尔·易卜拉欣莫娃在龟兹小巷购买一把团扇,对此爱不释手,“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社区。我把这里的街道、文创产品、美食拍摄成短视频,等我回国发给家人和好友,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看到新疆。”

  责任编辑:杨蕾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