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晁 瑾 于梦冉 通讯员/杜巍巍 “这十日,是直面肆虐,分秒必争的十日;这十日,新疆医疗队,与武汉同道一起并肩作战……”4月5日,再次翻看2月8日写下的《十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内科主任杨建中眼含热泪,“刚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10天,是我们和东院的兄弟姐妹相遇于危难,携手度过的最困难、最刻骨铭心的10天。” 1月30日晚,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连夜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其中,杨建中带领的重症小分队进驻东院ICU,与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并肩战斗。 东院ICU是生死交锋最激烈的战场,也是离病毒最近、最危险的“红区”。59个日日夜夜,两个团队朝夕相处,共同守护着每一位病人,杨建中、周晨亮这两个专业能力相当、性格互补的主任,配合得格外默契。每次给患者进行风险较大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两人都是抢着上。 杨建中和周晨亮这对“黄金搭档”带领着医护人员,日夜守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救治方案。“每一步都非常小心,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决策,可能都是生命的代价。”周晨亮说。 那段时间,两人带领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守着,眼都不眨地盯着。经常一起讨论病例到三四点,轮流守在病人身边,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一点点调整参数,硬是把病人的命抢了回来。 “9mm,大瞳孔,生命濒危。此时,真想让生命多留一会儿;9mm,死命令,新疆湖北联队,彻夜守护,汗湿衣襟,不言疲惫。信念如阳光刺穿严寒,玩命的坚守挡住了死神的召唤……”3月16日,杨建中和周晨亮一同写下诗歌《9mm》,记录这刻骨铭心的经历。 3月26日,是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结束支援返回的日子。周晨亮很早就带着团队给朝夕相处了近两个月的新疆兄弟姐妹送行,并写下约定:“花开花落樱花季,空留花影不成行。赏花若无君作伴,徒然无趣妄为情。樱花虽美不堪落,医者仁心古到今。方圆在心若磐石,来日再续疆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