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歌儿唱不够,我们是亲密的好朋友,大家手拉手……”7月8日,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固原巷社区,70岁的李丽敏正在家哼唱着她最喜欢的歌曲《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这时,对门的邻居尼牙孜汗·马木提家飘出阵阵烤肉香。李丽敏知道,再过一会儿,家门准会被敲响,尼牙孜汗会端着美食和她一起分享。 这份默契,是两家多年相处形成的。而这样随时随地的分享,在固原巷社区早已是常态。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固原巷社区,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那天的场景我牢牢记在心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丽敏依然激动不已,“总书记很关心民族团结,我们社区各族居民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的观念深深刻在每个人心里。” 固原巷社区党总支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心耕耘基层治理,以各类活动为桥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一老一小”,推出多项暖心举措。 在社区的关怀下,老人们的生活温暖而惬意。 李丽敏是社区星光老年合唱团的一员,每周有三天,她都会来到社区合唱室和伙伴一同排练。即便没有排练安排,她也喜欢去社区活动室转转,与邻居唠唠家常。和她一样,66岁的热孜万古丽·阿布都热衣木也喜欢去社区活动室转转。一身艳丽的艾德莱斯绸长裙,颈间系着红丝巾的热孜万古丽,看到朋友们赶忙迎了上去:“几天没来了,特别想大家,每天不来见见老朋友们,就觉得少了点啥。” 社区对老人的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300余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理发室、理疗室等六大功能室,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可以享受到按摩、泡脚、针灸等服务。家庭医生会为独居老人提供体检和健康指导等医疗服务。 每月21日的“爱你”独居老年人关怀日,更是社区为老人送上的特别关爱。由社区和辖区单位、爱心企业工作人员组成的为老服务小组,为空巢、独居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包括读书读报、清洁卫生、理发、聊家常等。 老人们在社区的温情守护中安享晚年,孩子们也在这充满爱的氛围里茁壮成长。社区引入昆仑书院、“阳光巴郎”等优质资源及多所高校志愿服务平台,不断丰富特色文化教育项目,从国学、京剧等延伸至书法绘画、非遗手工制作等多个领域,让惠民文化更有温度。 暑假期间,社区每周二、四、六的下午都有非遗体验课,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对非遗产生了浓厚兴趣。7月8日下午的课程是体验漂漆书签,志愿者谢姗姗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孩子们围拢过来,个个跃跃欲试。 12岁的麦迪娜·迪力木拉提拿着亲手制作的书签,兴奋地说:“太漂亮了!”她特别喜欢非遗课,这是她第二年参加暑假体验课,先后体验了土陶、拓印、漆扇、脸谱、扎染等传统手工技艺。 “孩子们对非遗的热爱和创意感染了我。”谢姗姗说,让更多孩子了解非遗,是很有意义的事。 照亮了银发,滋养了童心,社区不仅将“一老一小”的牵挂放在心上,更激发出居民的自治活力。固原巷社区持续完善居民恳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协商制度,有效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需求收集—协商议事—闭环落实”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说,社区探索运用“时间银行”模式,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积分存入的是参与服务和活动的公益时间,是邻里互助的爱心,是建言献策的热心。 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是个热心肠,也是社区义务调解员。他做的好事被邻居看在眼里,也被登记在积分卡里。“大家都积极参与社区大事小事,自觉融入社区建设,各族居民真正成了一家人。”阿布来提说。 近年来,社区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 晚风拂过,家家户户飘出阵阵饭菜香,在这个烟火气十足的院子里,幸福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