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这是大米加奶酪和杏干烤的饼,这是南瓜加大米和牛肉烤的饼,这是用葡萄发酵制作的饮料,这是用蜂蜜制作的饮料……” 7月4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时,村民阿卜都拉·再柯依一家人向记者展示制作塔塔尔族传统糕点的精湛手艺。 “这些糕点,是我们为接待亲友而制作的,也是在为即将来到的‘撒班节’做准备。”阿卜都拉说。 
2024年7月20日,奇台县举办系列活动欢庆塔塔尔族撒班节。图为塔塔尔族歌舞表演(资料图)。奇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撒班节又叫“犁头节”,是塔塔尔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春播与夏收之间的某一天举办,共同祝福丰收的好年景。在撒班节这天,各族群众欢聚在一起,相互祝福,开展歌舞和各种体育活动,如摔跤、拔河、赛马等活动。撒班节先后于2010年、2011年分别列入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是我国唯一的塔塔尔族乡,居住着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各族群众。近年来,大泉塔塔尔族乡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积极发展养殖业、畜牧业、文化旅游业,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走进大泉塔塔尔族乡鑫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勉象奋正带着饲养员在牛棚里给牛喂草添料。合作社有600多头牛,大多是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良种牛。在一处小棚圈中,刚出生不久的20多头小牛犊正在撒欢。 “我们合作社既有种植业也有养殖业。从2021年开始养牛,以肉牛养殖为主,逐步发展壮大。”勉象奋说,合作社流转承包全村20000多亩地,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茴香、番茄、红花、葫芦等农作物,村民把耕地流转给合作社之后,可以到养殖场干农活或者当饲养员,“干农活每月8000元工资,养殖场里每月5000元工资,这个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旅游业发展齐头并进,大泉塔塔尔族乡的经济发展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副乡长喻晓涛说,今年全乡平原区3.82万亩耕地将全部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工作,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大泉塔塔尔族乡加大对良种牛羊的引进推广力度,发展骆驼、驴等特色养殖,推进排酸牛羊肉等畜产品加工,延伸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 “除了发展农牧业,大泉塔塔尔族乡还全力打造‘全国唯一·魅力塔塔尔’的文化品牌,依托大泉湖村南部山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借助‘塔塔尔族撒班节’的影响力,在保护好南部山区现有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推动文旅经济不断发展。”喻晓涛说,得益于各项产业的快速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广。2024年,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7479元。 
今年“六一”,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的孩子们身着塔塔尔族传统服饰表演节目(资料图)。奇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如今,大泉塔塔尔族乡下辖的大泉湖村、石门泉村实现美丽庭院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基础设施有效提升的目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奇台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塔塔尔族的传统手工刺绣作品非常精美,深得各地游客的喜爱。”谈起塔塔尔族的刺绣产品,村干部阿娜尔汗·努尔别克有说不完的话。 阿娜尔汗能歌善舞,常常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用镜头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一段段视频中,她身着绚丽的塔塔尔族传统服饰,仪态优雅地向观众详细介绍美食、糕点和手工刺绣作品,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刺绣枕套、茶包、茶壶垫、帽子,深受广大网友喜爱。 “能够借助各类短视频平台宣传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心里很高兴,如今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比蜜甜。”阿娜尔汗说,“撒班节就要到了,希望更多人能来奇台看一看,感受节日的喜庆。” 
【相关专题】 边关万里行
责任编辑:侯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