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在腰站子村开启小麦之旅

时间:2025-07-20 17:03:52  来源:天山网  作者:天山网

  【新疆是个好地方】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

  7月9日,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内,博物馆负责人韩乐手握面团,软管轻插,吹气——一个“面粉气球”在游客惊叹声中诞生,“这个气球是用有机面粉做的,筋道!”

  这是小麦博物馆常见的一幕,也是游客在腰站子村开启小麦主题观光的起点。

  今年上半年,这个以小麦为魂的村庄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研学团队络绎不绝。一条从田间延伸到餐桌,再融入文旅的“麦田产业链”,正让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交响共鸣。

  穿越小麦的“时光隧道”

  走进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5200年前的碳化小麦、传统二牛抬杠的犁头、斑驳的镰刀、小麦品种标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详细介绍……游客在此可以了解小麦的一生,更能直观感受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这都是父辈们用过的农具。虽然现在是机械化播种,但老祖宗的智慧不能忘。”讲解员的讲述引人入胜。这座两层、面积2600平方米的展馆,巧妙运用光影科技与实物陈列,生动还原小麦的传播史、腰站子村的驿站变迁史,更记录着乡村振兴的步伐——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种植有机小麦,建立面粉加工厂,网络销售额大幅增长。

  腰站子村的蜕变始于2009年。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将碎片化耕地整合为“一块田”。“北斗导航播种机精准作业,水肥一体滴灌,114人就能管好全村土地。”村民谢凤霞如今干起了民宿管家,她细算收入来源: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丈夫在合作社的管理收入加上自己的工资,年收入超过15万元。“过去单打独斗,现在合作社统管统销。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还能在村里的工厂、合作社、民宿务工增收。”谢凤霞说。

  “麦香链”串起文旅融合

  2019年,腰站子村成立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村里首家民宿,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起步。公司负责人黄飞坦言,这一决策源于现实痛点——游客来了就走,留不住人。“没吃没住没玩,咋增收?”于是,公司以“有机麦田”为卖点,通过民宿、餐饮、研学等项目,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与三产(旅游)串联,形成经济闭环。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粮食从哪儿来。”韩乐说,博物馆内专设研学课程:推石磨磨面粉、麦秆编手作、体验“面团吹气球”,学生在此可完成“小麦的一生”实践课。仅今年上半年,博物馆就接待研学团体120余批,成为传播小麦文化和农耕文明的“活课堂”。

  “你是哪里人?”“我是腰站子的!”每当有人问起,民宿经营者史生荣总是这样自豪地回答。看好家乡乡村旅游的前景,他结束在江布拉克景区的营生,回村开起民宿,“周末根本忙不过来,还要雇人帮忙”。

  游客离开时常问哪里能买到腰站子有机面粉做的馒头、面条。“去游客服务中心啊,那里除了面点外,还有我们的食用油、玉米等农产品。”史生荣说,为进一步推广品牌,腰站子村在乌鲁木齐等地开设了“腰站子面馆”,使之成为宣传村庄的生动广告牌。

  “麦香乐园”留住远方客

  立足小麦博物馆、有机加工厂,村里深耕“小麦前世今生”“粮食安全”等特色课程。“通过研磨、筛粉、和面等体验,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黄飞说。在麦田公园骑行、在稻草人基地玩耍、在萌宠乐园与小动物互动、采摘海棠果、品尝农家菜、观赏乡村舞台表演、参加海棠花节和丰收节……新疆丰驿文旅公司围绕农耕文化,正将腰站子村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农文旅体验地。

  “只有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才能真正感受农耕文化。”黄飞介绍,去年全村旅游收入4500万元,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今年,围绕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标,腰站子村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引进人才、研发新产品,进一步激发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

  村口,两束金色麦穗雕塑深情守望着沃野,“从土地中传承,在土地上创新”的标语熠熠生辉。腰站子村以小麦为“笔”,“一块田”夯实根基,面馆“抓住”游客的胃,博物馆留住农耕的魂,绘就了一幅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