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顺路”“3、2、1 抬脚”“已经联系好二道桥的工作人员了”“我扶你一下”……近日,盲人女孩黄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首次来乌鲁木齐乘坐地铁的经历,视频中的温暖细节,打动了无数网友。短短一站的车程,黄莺收获了一路的善意,被善意和热情包裹的她,似乎走出的每一步都是暖的。 最好的代言,不是多么美丽的风景,而是“善意”的流淌。在黄莺分享的镜头里,满满都是一张张陌生却饱含善意的面孔。这些人或是说着“顺路”却转身送她去地铁站的女孩,或是把她送到车厢后又反复叮嘱“要扶好”的工作人员。这些陌生却又热情的新疆人骨子里的善良、人情味,是这位初来乍到的盲人女孩无法亲眼看见却可以用心感受的温暖风景,也是新疆最好的代言。 黄莺的无“碍”出行,需要有“硬”支撑。从进入地铁站到顺利与朋友会合,看似简单的一次出行,却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的协同配合、无缝对接,也需要“硬设施”和“软服务”的完美结合。这检验的是各部门的反应能力、服务水平,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新疆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越来越快捷的出行条件、越来越便捷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多元的就业模式,为包括残障朋友在内的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织就了温暖屏障,为“黄莺们”顺利完成“一个人”的出行提供了强大支撑。 黄莺的无“碍”出行,需要有“爱”支撑。“新疆所有人都是您的眼睛”,评论区里的这条留言引人深思。把视野拉长,从和田断臂男孩救援中各族群众接力护送创造生命奇迹,到新疆姑娘高举“免费取餐”为被困游客提供餐食,再到地铁工作人员对视障乘客“保镖式”护送……当陌生人主动充当“眼睛”、饿时有人送餐、困时有人帮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早已化为生活日常中的温暖,成为流淌在新疆街巷市井的文明基因。 黄莺看不见新疆,新疆却“看见”了她。给予残障朋友足够的关注与帮助,赋予他们“独自远行”的能力,这就是新疆令人感动之处,也是新疆人的“必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