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李行 “这套系统是新疆最早投入运行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之一。经过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8月9日,在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八钢公司”)废水作业区,化验员樊晓云向“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团介绍并展示了手中两杯处理后的再生水。 不过,这达到高标准的再生水,并未进入市政饮用水管网,而是通过厂区内密集的回用管道网络,注入绿化灌溉系统,滋养着厂区的草木。当天,记者随采访团走进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八钢公司厂区,在头屯河畔实地了解水资源如何在这座钢城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并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8月9日,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互力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水作业区,化验员樊晓云(右一)向采访团展示两杯处理后的再生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头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哈尔尕山北坡,是一条全长190公里的山溪性河流,是沿岸区域重要的水源。上游始建于1965年的头屯河水库,经除险加固后,成为兼具防洪、灌溉与城乡供水功能的“稳定水塔”。这不仅巩固了下游生态安全,也为八钢公司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源头活水”。 “过去夏季用水高峰期最令人担忧,轧机冷却水不足会导致质量工艺问题。”八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助理赵棣回忆,当时月均废品率约3%,原料浪费严重。依托头屯河水库的科学调度和稳定供水,八钢公司升级了循环冷却水系统,配置了大型冷却塔和精密过滤设备。目前,冷却水循环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现在废品率降至1.2%左右,仅原料成本一项,年均节省超过800万元。稳定水源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关键。”赵棣表示。 稳定水源为深度治理工业废水奠定了基础。在八钢公司集中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八钢公司互力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新疆分公司总经理张银地指着监测屏幕介绍:“2013年,公司投资2亿元建成这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其中深度处理能力2.4万立方米。处理后的再生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回用标准。”该厂采用“预处理+深度回用”工艺,处理后的再生水100%用于厂区生产及绿化。“自2017年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后,企业未向外部环境排放工业废水。”张银地强调。 这一“零排放”实践还延伸至城市协同领域。“每年冬季,我们通过生活区再生水回用管道消纳约60万立方米再生水,有效分担了周边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寒冷季节的处理压力。”张银地说,这体现了钢铁厂融入城市资源循环体系的成效。 作为工业领域的“用水大户”,八钢公司在节水方面成效显著。在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支撑下,公司持续优化水系统。“我们完成了循环水、除盐水、软水等系统20余项技术改造。”张银地介绍,“吨钢新水消耗量已从2022年的4.10立方米显著下降至2024年的3.17立方米。当前正推进冷却塔效能提升及回用水范围拓展,目标是将吨钢新水消耗降至3立方米以下并努力接近2立方米,实现水资源价值最大化。” 厂区超过52%的绿化覆盖率营造出生态公园般的环境。赵棣介绍,今年厂区新增种植花卉14万株,改造绿化带6000平方米。工人在绿荫下工作,市民前来体验工业旅游——钢铁生产的活力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正是企业追求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头屯河的有效治理,不仅保障了八钢公司的绿色转型,更成为区域发展的催化剂。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和显著改善的生态环境,正吸引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在头屯河畔加速集聚。 水润产业兴——头屯河奔流的清水,持续为乌鲁木齐注入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