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话题,对乌恰县委书记王局进行了专访。 乌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与昆仑山两大山脉的交会处,是祖国最西部的高原县、牧业县、边防大县。这里平均海拔3197米,全县国土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荒滩占比高达98%,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当地制定的《乌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少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乌恰县委书记王局(左)在接受“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记者采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为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帕米尔高原安全屏障,乌恰县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出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王局介绍,乌恰县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实施区域,坚决扛起防沙治沙政治责任,以人工种树种草抵御风沙危害,并采取木料、燃料、肥料、饲料等措施,持续改善生长不稳定的林草地块,2021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6800亩、封沙育林2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1.04万亩、退化草原治理工程围栏封育22万亩、水土保持重点工程6.38万亩,既有效减缓了风沙对农田村庄的侵袭,又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高,克孜勒苏河地表水水质状况排名全疆第一。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乌恰县严格执行规划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两高”项目进驻,持续降低工业企业能耗,扎实推进风、光、水、电储一体化,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新疆首个“零碳矿山 低碳冶炼”示范项目——紫金龙净克州乌恰县100万千瓦光伏一期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全县风电、光伏、水电装机规模达到129.01万千瓦。 
乌恰县高山环绕下的绿洲农田。乌恰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方面,王局介绍,为推进矿山企业绿色持续发展,乌恰县积极清理矿山行业“圈而不探、占而不采”乱象,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矿山智能化建设,成功探索出低品位铅锌矿山高效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实现矿山规模开发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深入实施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扎实推进矿山企业绿色转型,打造了一批绿色矿山典型标杆企业: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新疆汇祥永金矿业有限公司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新疆紫金锌业有限公司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被纳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 在循环增效、绿色兴农方面,王局表示,为铺就绿色农业富民之路,乌恰县扎实推进农牧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整合荒漠化、碎片化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暖季放牧、冷季舍饲、集约养殖模式,采取引洪灌草、林间种草、天然草场免耕播种等方式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原冷凉林果和晚熟杏、樱桃、晚秋蟠桃等错季果品,引进企业打造万亩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对老旧戈壁设施农业大棚进行提升改造,积极申报柯尔克孜羊、帕米尔牦牛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逐步打造草原绿色高端羊肉品牌区,做响“云尚巴音”“葱岭牧人”“恰逢其食”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