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这一次亲眼见到中国新疆,远比我在书本和网络上了解到的要精彩得多。为期八天的研学行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幅多彩的画卷,中国新疆的多元文化、中国新疆的魅力与活力,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立体、更生动形象的理解。”8月21日,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陈艺妍分享了她在新疆的研学感受。 8月22日,“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暂别新疆之旅,带着一路的收获踏上归程。 
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研学团来到昌吉回族自治州, 在新疆农业博览园参观研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8月15日至22日,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土库曼斯坦、埃及、伊朗、巴西、德国、阿根廷等17个国家的24名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组成研学团,深入中国新疆库尔勒市、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湖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等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的研学之旅。 他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农业产业园、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特色老街与村落,亲身感受中国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与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 研学团成员们首先踏入巴州博物馆,聆听巴州的故事,探寻古老的历史文脉。“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新疆,感觉特别亲切。”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沈青青说,走进当地博物馆,对中国新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研学团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丝路重镇——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等单元,随后在沉浸式体验厅观看专题片,系统了解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天塞酒庄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酒庄采用创新种植技术应对严寒气候,并通过现代化酿酒工艺生产高品质葡萄酒。活动中,研学团成员们参观了酿酒车间、地下酒窖及相机博物馆,了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魅力。 在博湖县,来自阿根廷的留学生邱卓易说,他深切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使他对中国新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8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研学团走进库尔勒市哈拉玉宫镇中华文化示范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风光资源丰富,是新疆十大风区和五大光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创新推出“新能源+”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的“开发端”向“制造端、消纳端、应用端”等全产业链拓展。 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研学团成员们感受到了“新能源+”带来的显著效益。“太壮观了,没想到规模这么大。”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阿林感叹道,“这次参观让我大开眼界,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留学生研学团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还参观了草原坎儿井博物馆,了解古老水利工程的构造与意义;在“菜籽沟艺术家村落”,感受乡村艺术与文化底蕴;在月亮地村,体验植物扎染、石磨鹰嘴豆等项目,领略传统乡村文化魅力。 
8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体验手工植物扎染。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在吉木萨尔县小分子画家村,留学生研学团参访了小分子美术馆、大蒜文化科普馆,感受艺术文化与乡土气息的碰撞,近距离感受中国新疆的独特魅力与开放活力。 “百闻不如一见。中国新疆的美,人们的热情好客都令人难忘,以后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新疆是什么样的,我会告诉他,你去一趟就知道那里究竟有多美了。”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兰娜说。 此次留学生研学团成员大多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新疆,他们对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充满了好奇与期待。通过此次研学之旅,他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中国新疆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新疆各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团结和谐。他们在分享时表示,将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带回自己的国家,向更多的人介绍中国新疆、介绍中国,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高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