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库车市南湖夜市开始热闹起来,各类特色小吃,香气四溢,潮玩摊位前,人流如织……这条绵延近2公里的夜经济长廊,由库车市城南街道禧源社区和黄河路社区两个社区联合管理。开办三年来,社区居民通过夜市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南湖夜市拥有经营商户529家,其中餐饮小木屋61家,临街小铺56个,固定散摊412家,一步一景、一摊一韵的布局让夜市成为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的城市消费新名片,2024年该夜市营收突破3000万元,带动3000余人创业就业,其中辖区居民占六成。 “6个烤包子、8个羊蹄……”8月15日,在艾比布拉·艾海提摊位前,食客的点单声不绝于耳。 艾比布拉是禧源社区居民,这位曾因家庭经济拮据而愁眉不展的中年汉子,如今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现在月收入超5000元,家里添了冰箱、换了沙发,孩子还报了兴趣班。” 2023年南湖夜市开办时,社区干部主动上门,帮艾比布拉申请了小吃摊位,售卖羊蹄、烤包子等。凭借地道的风味和热情的服务,艾比布拉的生意越来越火。如今,他的小吃摊前经常排起长队。 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艾比布拉感慨:“好日子是靠双手拼出来的,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 像艾比布拉一样,得益于夜市的“困难群体摊位”实现增收的家庭还有不少。库车市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马依奴尔·尼亚孜介绍,通过减免费用、定向引流等举措,这些摊位旺季日均营收超5000元,摊主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同时,社区还在南湖夜市设置餐饮服务、保洁、保安等岗位,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已有68名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禧源社区居民萨拉伊丁·吐尔军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经常在外打零工,现在在夜市工作每月工资33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萨拉伊丁摸着崭新的服务员制服,难掩喜悦。 2024年初,在社区推荐下,萨拉伊丁成为夜市的一名服务员,从“四处奔波找工作”到“守着家门口挣钱”,他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为了让流动摊贩“安家”,社区像规划商业综合体般布局夜市摊位,连水电接口都预留到每个摊位旁。 摊主阿依古丽·艾合买提曾长期在路边“打游击”,收入不高。如今在夜市里,阿依古丽拥有了固定摊位,水电接口、遮阳棚等设施一应俱全。“以前路边摆摊,影响市容,还挣不上钱,现在生意比以前好了,还交了许多各民族朋友,也更有干劲了。”阿依古丽笑着说。 
8月15日,社区工作人员在夜市提醒经营者戴好口托。胡汕摄 南湖夜市的成功运营,离不开社区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管理。禧源社区和黄河路社区联合对夜市进行管理,共同保障夜市有序运营。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夜市,了解经营户的需求和困难,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小陈,我这摊位咋就没多少客人呢?”今年4月,摊主阿不来提·托乎提向社区干部陈勇强求助。陈勇强连续多日蹲点观察后,发现问题所在:虽然阿不来提的烤串用料实在、味道正宗,但周边烧烤摊同质化严重,他的摊位“淹没”在竞争中。 “得走差异化路线。”陈勇强带着阿不来提调研市场需求,建议他增加烤羊腰、烤板筋等特色菜品,并推出“烧烤+啤酒”的优惠套餐。调整后,阿不来提烧烤摊热闹起来,日均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社区干部比我还上心。”阿不来提激动地说,“找对了经营方向,生意越来越好了。” 这样的故事在夜市屡见不鲜。两个社区联合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从安全排查、纠纷调解到技能培训,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摊主微信群,24小时在线解决问题,让大家安心经营。 今年,南湖夜市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对排水和供电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增加停车位、公共厕所、网红打卡点等,并引入歌舞展演、非遗体验、文娱体验等新业态,同时每周举办“舞动南湖”等沉浸式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在烟火气中增进情谊。 禧源社区党委书记王波表示,下一步,社区将不断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把南湖夜市打造成集吃、游、购、娱为一体的城市夜生活新地标,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夜间消费体验,也让更多居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创业就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高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