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天山南北,一座座城市正悄然蜕变。从乌鲁木齐现代化国际城市愿景,到喀什古城的焕新,新疆的城镇化进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进入了一场深刻的内涵式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在8月27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现代化人民城市成为关键词。会议明确提出,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立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这一理念以人民性为根本价值,强调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民城市”深度融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0.64%,到2024年已达67%。七十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的历程。截至2024年底,新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36%,较2012年增长16.38%。 面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自治区党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城市内涵式发展“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重要原则。这意味着,城市的发展思维需要彻底转变:从过去偏重规模扩张,转向真正以人为核心;从粗放式的增长,转向集约和高效;从追求千城一面,转向鼓励特色彰显;从重建设轻管理,转向治理与服务并重;从部门各自为战,转向全域统筹协调。 这些转变共同指向一个温暖的核心理念:城市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福祉与全面发展。 把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会议传递出明确信号,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持续用力,使城市成为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家园。 走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之路 乌鲁木齐市坚持人民至上,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加快建设红山中心区和八大重点片区,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集中力量补齐医疗、养老、出行等短板,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等改造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已增长到41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6.6%。 喀什市成为全疆首个突破百万人口的县级市。通过构建“双心、两轴、两带”组团式城市格局,喀什市不断加快建设集行政、商贸、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城市中心。2023年以来,喀什市新增常住人口13.5万人,市域就诊率达90%,绿化覆盖率40.1%。这些数据背后,是城市承载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克拉玛依市聚焦公共安全、城市运行、政务服务等领域,全力构建数字化治理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克拉玛依市“一网统管”指挥中心集中管理全市人口数据、管线预警信息、城市工单数据等,让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新疆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将“以产兴城”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乌鲁木齐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新能源等产业;伊宁市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煤炭煤化工、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喀什市聚焦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 同时,新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紧抓机遇构建“一群两带三圈” 新疆城市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国家层面支持提供了政策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新疆城市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广阔空间;对口援疆工作机制为新疆城市建设提供了外部动力…… 未来,新疆将构建“一群两带三圈”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培育乌鲁木齐都市圈为支点,推动天山北坡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培育喀什城市圈为支点,构建环塔里木盆地城镇带;以培育伊宁城市圈为支点,打造北疆沿边城镇带。 今年,乌鲁木齐市入选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前进街光华路片区的老人们再也不用为下楼发愁,14部新装电梯载着欢声笑语上下穿梭。明德路以全新的历史文化精品街区形象重现大众视野,与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相互呼应。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乌鲁木齐市民刘锦家里突然停电时,还没拨通报修电话,急修人员已经敲响了家门。细微处的变化,正汇聚成新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洪流。 新疆的城市建设,是一场跨越山川河流的宏伟叙事,关乎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深刻变革。未来五年,新疆将按照“一群两带三圈”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到2030年,新疆将建成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现代气息、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城市。这些城市不仅将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还将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成果的窗口,成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疆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