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梁伟 “坐上大卡车,戴上大红花,远方的年轻人,到边疆来安家……” 熟悉的旋律响起,瞬间将无数新疆人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沙枣花微小却执拗的芬芳,早已化作时光的信使,承载着一代支边青年最炽热的青春印记。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声召唤如春雷滚过大地。一批又一批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的支边青年,背上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车,奔赴遥远而辽阔的新疆。他们如同时代的种子,被春风吹向天山南北,在戈壁与绿洲间深深扎根。 那时,时任兵团文工团创作员的李幼容正在农一师采风。他置身于阿克苏街头热烈的欢迎队伍中,亲历了感人至深的一幕:维吾尔族老乡手捧沙枣花,军垦战士夹道相迎,支边青年们身着无领章帽徽的军装,意气风发地走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沁人心脾的沙枣花香,让年轻的李幼容心潮澎湃。 “沙枣树在新疆抗盐碱、斗风沙,是坚强的树;沙枣花开时背风香十里,正是那一代支边青年精神风貌的最好象征!”置身于欢呼的浪潮与沙枣花绵长不绝的馨香中,年轻的李幼容胸中屯垦戍边的豪情喷薄而出,当夜便挥就《送你一束沙枣花》的初稿。 2015年,在北京丰台区总政干休所的家中,耄耋之年的李幼容深情回忆:“这束朴素的花,承载着老兵团战士对后来者的深情祝福与期许,表达了老南泥湾人、老兵团战士对年轻人的祝福,所以这首歌是写给青年的。”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 这首由李幼容作词、马辉作曲的《送你一束沙枣花》,1964年发表于《歌曲》杂志。其词曲朴实热情、旋律优美,一经发表便唱响大江南北。无数支边青年伴着这歌声踏上西行的列车,穿越茫茫戈壁来到新疆。沙枣花香从此浸润了他们的火热青春,深深融入血脉与灵魂。 这首歌交到了兵团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熊盛华手中。这位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投身边疆事业的姑娘,被歌曲中奔涌的热情深深打动。“旋律好记,带着新疆民乐节奏的韵味,咚哒哒咚哒……歌词特别能表达支边青年当时的心境。”熊盛华纯净甜美的嗓音,赋予《送你一束沙枣花》以飞翔的翅膀。歌声所至,支边青年和着节拍穿越茫茫戈壁,沙枣花香从此成为他们青春岁月里倔强而芬芳的背景。 这坚韧的花香从塔里木河岸边飘到天山南北,从伊犁河谷传到黄埔江畔、海河之滨。在“粮满仓、果满园、棉如海、牛羊如云”的塞外江南愿景中,支边青年们与军垦战士一道,在风沙肆虐的荒原扎下深根。战天斗地的行列中,“铁姑娘”矫健的身影与“钢小伙”驾着“铁牛”奔驰的英姿,共同铸就了共和国屯垦史上最动人的群像。2014年,兵团成立60周年,80岁高龄的熊盛华再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舞台,唱响了这支歌。她深情地说:“这首歌代表了当时建设边疆一代青年的壮丽人生,沙枣花以顽强的生命力盛开在大漠荒原,正是我们兵团人精神的写照。” “为将瀚海存心海,愿认他乡作故乡。”当年,支边青年们将这句誓言刻进生命,在沙漠边缘、戈壁深处、边境沿线扎下血脉。从青丝到白发,从孤身一人到三代、四代人扎根边疆,沙枣花所象征的不屈与芬芳,已融入兵团人的血脉。当荒原变为绿洲,大漠升起新城,那些曾在烈日下挥汗、在寒夜里坚守的青春面庞,终于绽放成戈壁上最绚烂的生命之花。 岁月如歌,歌如岁月。 《送你一束沙枣花》的旋律历经时光淘洗,依然清亮如初。每一次歌声的响起,都在唤醒沉睡的青春记忆,传递永不磨灭的垦荒精神。当沙枣花年复一年在春风中绽放,那细小的金色花瓣仍在无声诉说:有一种青春,以荒原为纸,以汗水为墨,在共和国的边疆,书写下最壮美的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