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疆喀什泽普县金湖杨5A级国家森林公园迎来最佳观赏时间,景区司机买买提·玉素普驾驶着旅游观光车,提醒客人拿好手机,注意安全。自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简称独山子石化)包村定点扶贫玉吉米勒克村后,村民生活变得像“金湖杨”的风景一样美如画。
精神扶贫到根,增强致富信心
泽普县奎依巴格乡玉吉米勒克村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支撑,林果业管理粗放,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群众收入微薄,是典型的偏远贫困村,是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独山子石化公司驻村工作队对全村贫困家庭贫困情况、就业情况进行深入细致摸底调查,精确掌握贫困家庭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了贫困家庭就业台账,制定有针对性就业帮扶措施,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和扶志扶智措施,积极消除“精神贫困”,引导贫困村民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
2016年,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艾散·阿伍提养牛,帮他申请政府无息贷款3万元,购买了7头牛,并为他建设养殖棚圈、购买饲料等。如今,艾散·阿伍提家的牛存栏量已达23头,还带领其他5个村民一起养殖,户均增收6万多元。
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坚持把贫困户安全住房作为脱贫攻坚基础保障,累计投资5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脱贫攻坚、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提供资金保障,促进村委会各项工作和活动正常开展。工作队先后修建村民宴会厅、理发店、群众活动中心等,同时全面覆盖水、电、路、电视户户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提高了生活质量。
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
玉吉米勒克村地处叶尔羌河冲积扇边缘,植被覆盖率高。依托这一独特资源,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畜禽养殖,麦力卡·麦麦提靠养殖25头骆驼实现全家脱贫。然而2016年,她家发生意外变故,失去了养殖骆驼能力,25只骆驼被低价出售,又因家里耕地较少,没有其他收入,不到一年个家庭再次返贫。工作队为麦力卡·麦麦提修建了牛羊养殖棚,利用国家政策性补贴购买3头牛、5只羊;还帮她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核桃,给她的家人介绍工作。2019年8月,麦力卡·麦麦提家再次实现了脱贫。她激动地说:“工作队像我的家人一样,经常帮忙干活,谢谢他们!”
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按照“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思路,把贫困户联系在产业链上,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核桃、红枣是这个村的林果特色产业,占每户总收入的50%。经过工作队牵线搭桥,独山子石化、独山子区广大职工群众每年积极认购几十吨,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十几万元以上。

玉吉米勒克村贫困户庭院自留地种植的桑葚被上海闽龙达公司现场收购,农民心里乐开了花。冀德全摄
目前,玉吉米勒克村牲畜棚圈建设项目受益180户、禽舍建设项目受益114户、鸡苗项目受益115户,通过发展畜禽养殖人均收入每年增加700元左右。同时实现庭院有“一畦菜、一架葡萄、一座棚圈”,庭院经济项目受益157户,每户贫困户增收500元。同时,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有针对性开展裁缝技能、钢筋工、砌筑工、畜牧养殖、林果业种植等就业培训,充分利用地委实施的“十大工程”和“7项资金”杠杆作用、鼓励贫困户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

驻村干部查看村里核桃的生长情况。艾克热木·麦麦提 摄
拓宽就业渠道,摘掉“穷”帽子
受传统思想影响,玉吉米勒克村村民以前以外出打工为耻,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使他们彻底发生了改变。工作队队长斯坎达尔·司马义告诉村民:“打工不丢人,不好好干活,过不上好日子才丢人。”
阿瓦古丽·肉孜是金湖杨国家5A级景区一名清洁工,她干活认真,落落大方,受到景区管理人员称赞。阿瓦古丽·肉孜说:“靠劳动挣钱一个月600元,家里的活还照样干,高兴。”目前,玉吉米勒克村有80多人在景区从事售票、餐饮、司机、清洁、保安等工作,旅游旺季人均月收入1200元。
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围绕“旅游+就业+贫困户”,积极引导村民利用金湖杨5A级景区建设、易地搬迁等优势资源,出资建成小型工厂,引导贫困村民加入手工艺加工合作社,进行地毯、挂毯编织,服装缝纫、镶边等工作,带动233名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此外,独石化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对有发展意愿的劳动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密切关注县域内各企业用工信息,主动为企业和群众牵线搭桥,依托县域企业实现劳动力成功转移。
经过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这五年来一棒接一棒加油干,2018年玉吉米勒克村实现脱贫摘帽目标,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4元,达到整体退出贫困村条件。(李志强、徐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