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梦里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
这是一句听起来很励志的话。
励志,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可以听到却不一定做到的。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真的做到了!
2009年他获得中南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后,来到独山子。当时正值大项目刚开工,三班两倒,他有些不习惯。
但一到现场,那些以前在书本上的东西隐隐约约从脑海里浮现起来的时候,他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挡也挡不住。
三班两倒休息时间非常少,很多人睡都睡不醒,但是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画流程图,还要去现场跑流程。
一个人在那么大的装置爬上爬下,爬了多少楼梯,跑了多少路,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的劳保鞋总是不够穿。
在现场他逮到谁问谁,有不少人都被他问怕了,见到他就躲。

为什么呢?
因为他问的问题太刁钻。
记得有一次他问一位师傅“这个螺栓为什么用白钢的,这样的螺栓有没有备件”,那位师傅一下子就被问懵了,莫名其妙!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而他呢,没有得到答案就自己查资料,甚至去库房找这样的螺栓备件。
直到有一次,就在这个螺栓的地方出了问题,他张口就说出这个螺栓备件在库房的那个架子上第几排第几个盒子里。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他以前问的看似刁钻的问题却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大家被他的努力所感染。
那段时间,光笔记他就记了好几个厚厚的本子,流程图画了几百张。
为了可以看到整套装置完整的流程,他把用A3纸画好的流程图连在一起铺到宿舍的地上,足足有13米长,硬是把流程图画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现场每条管线上有几个手阀、几个导淋,盲板在什么位置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经过努力,他快速掌握了3套装置5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先后担任车间工艺、安全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工程师。
不到4年时间,他成了聚烯烃行业的技术专家。
2016年,他受命带领开工队赴四川石化协助开工。
在他的带领下,检查出的问题共计132项,极大地提高了装置原始开工的安全受控水平;发现并有效消除了由于催化剂活性突然激发导致反应失控的重大隐患……
四川石化聚乙烯装置最终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他带领的队伍被四川石化评为明星开工队。

2015年秋天,他勇挑重担,担任茂金属产品开发项目负责人。
此前国内没有生产这种高品质大棚膜的原料,而进口的原料价格又高。我们要研发的,就是要替代价格高昂的进口原料。
在专利商的配合下,经过33天的昼夜奋战,做了90余项准备工作,独山子石化公司成功开发出茂金属膜料产品,打破了国外生产商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膜料生产空白。
专利商是出了名的严谨和挑剔,可是对于这次工作他们是这样说的:“这是我见过的最严谨、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转产!”
多高的评价啊!
可是又有谁知道,这33天,他只回过几次家。这33天,他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这33天,他的头发是乱的,他的衣服是脏的,他的眼睛是红的,可他的心是坚定的!
2016年9月,他再次挑起了茂金属开发项目负责人的重担。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没有外商的支持,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将要真正自己挑起这个重担,这意味着他将要面对又一个新的挑战,
所以,每天他都非常忙碌,既要编写试产、转产方案,又要进行催化剂管线的制作和安装,还要指导新产品生产、解决生产问题,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
通宵达旦制订方案,日夜不停坚守现场,最终成功了!
独山子石化公司首次独立成功生产出了茂金属产品,而且!而且!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展示了什么叫乙烯人,什么叫独山子人,什么叫中国石油人。
说到这里其实有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讲的是谁了,因为他的名字几乎已经和茂金属产品画上等号了。
说到茂金属产品,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他。
他先后获得公司优秀实习生、独山子十大杰出青年、公司技能专家荣誉称号,还获得公司第九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
2017年4月,他获集团公司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09年至今,他参与开发出12个新产品。
他就是乙烯厂技术处处长乔亮杰。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送给每一个和乔亮杰一样追赶着梦想的中国石油人。
(文字创作 毕艳萍 常国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