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知识分子提供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基本遵循。
去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春节前夕,研究院被公司人事处(公司党委组织部)推荐参加“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扎根奉献新疆”先进集体评比。研究院曾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状,获得自治区模范职工小家、中石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团体荣誉。
大浪淘沙始见金
旋律优美的《克拉玛依之歌》响彻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校园,30岁的青年王继谔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自愿报名加入了开发大西北的行列。当时是1959年秋天,王继谔已经在北京石油学院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此,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所热爱的科研事业,把生命里的全部热量都贡献给他所挚爱的祖国。
克拉玛依油田方圆数百里,地层构造复杂,原油性能不同。6年的时间里,王继谔和他的团队风雨无阻,摸清了每一口油井的油质情况,写出了克拉玛依油田全面的评价报告。
1967年11月,中央军委批示,要尽快研制出低温军用油,为三北地区战备服务,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独山子,科研人员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接受任务后,王继谔把铺盖卷儿搬进了实验室,查资料、调配方。他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无数个彻夜不眠的夜晚,通过无数次反复的科研试验,终于试制出了在高寒环境中使用的新产品。
新产品能不能经受住高寒气温的考验还是个未知数。1969年冬天,科研团队赶到新疆最寒冷的可可托海进行实地试验。在零下49℃的严寒天气里,汽车整整冻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晨,驾驶员打火不到两分钟,汽车就发动了。试验数据表明,8号稠化机油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在发动机隆隆的轰鸣声中,科研人员哭了,也笑了。他们在祖国国防建设的功劳簿上,留下了知识分子科研报国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人才也越发彰显出他们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同样怀着建设祖国美好憧憬与希望的知识分子,从全国20个省、 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来到独山子,在这里建功立业。

测试分析人员正在工作。
目前,研究院员工中拥有博士学历的4人,硕士学历的37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两人,高级工程师65人。研制出了上百种炼化产品,其中-50号军用柴油、45号变压器油等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出铬系大中空专用料、聚丙烯流延膜和PPB管材料等特色产品,形成了17项专有技术。 全力建设大美新疆
在研究院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年轻的总工程师朱军正在电脑前分解今年的科研项目方案。新疆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他甘愿放弃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大型公司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独山子工作。

图为朱军(左一)创新工作室成员。
朱军是PE100级聚乙烯管材专用树脂及混配开发研究项目团队的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梯度升压的方法,PE100燃气管材料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取得国际认证。
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有近三分之二的像朱军一样的“疆二代”,他们的父辈来到新疆,他们就在新疆出生、成长,建功立业。
1978年,独山子第一套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催化裂化装置正式投产,炼油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5年9月,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跨入国内大型炼油厂行列。研究院为炼化工艺的持续优化、炼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周密的实验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工程化支持。
1997年,为疏通我国西部能源通道,研究院作为炼油的技术前锋,对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储量和性质进行了详细调研和评价,为中哈原油管道原油采购谈判提供技术支持,为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工艺选型优化、清洁环保生产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为后来扩大进口原油,成功建立中哈原油管道,大规模掺炼哈萨克斯坦进口含硫原油,进而促成大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研究院持续助力石化公司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在设备防腐与污水回用处理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研究。为了防止泄漏,研究院对公司的所有重点装置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及腐蚀预防,设备腐蚀检测覆盖率100%,为公司的安稳长满优生产保驾护航,1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在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通过对废水排放的研究,使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58%。
随着石油石化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平衡产能、开发化工新产品、挖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增效的必经之路。石化公司在自治区连续三年缴纳税费超百亿,位居第一,在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的盈利也名列前茅,这与科研的持续发力密不可分。研究院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助力石化公司高端化产品战略实施。今年1月份,公司化工高端产品比例达60%以上,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造行业科研名片
1月15日,一个好消息传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玉萍获得201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是研究院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专家。国际上最优质的环保型轮胎、阿迪达斯运动鞋鞋底、京新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料这些高端应用,离不开宋玉萍和同事们的研究支持。

宋玉萍(右二)带领的橡胶科研团队正在进行研讨。
位于“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区域的京新高速临白段地处沙漠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路面的要求极其苛刻。研究院以公司道路改性沥青专用料为原料,研发改性沥青配方,满足了京新高速公路的指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是当前石化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研究院突破产品研发瓶颈,开发出了聚乙烯产品TUB121N3000,经集团公司鉴定,该产品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被评为新疆名牌产品。
多年来,研究院注重对外合作,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石油大学等多个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5项,取得数百项科研成果,其中,9项获国家级奖励,77项获省部级奖励。目前拥有中国石油原油评价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橡塑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合成橡胶试验基地、聚乙烯管材加工应用技术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特色技术研究中心。
以试验基地为依托,研究院建成了国内首套溶聚丁苯橡胶中试装置,标志着研究院建立了从实验室、小试装置、中试装置、工业化系列全流程的开发体系,对中国石油溶聚丁苯橡胶成套生产工艺国产化具有关键的引导作用,为合成橡胶新产品的自主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院利用这些优秀的科研平台及研究生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出了两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行业领军人物、1名行业拔尖人才,涌现出多位杰出青年、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为打造新疆石油化工行业名片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