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盛华化工事故、“6·5”山东金誉石化事故以及“12·26”北京交大事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回看视频时,那尖利的爆炸声依然会刺痛人们的耳膜,现场场景也再一次残忍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其实,这些声像不仅冲击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更重要的是冲击人们的头脑,对安全工作进行思索,这就是:安全工作,咱做到位了吗?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12·26”北京交大的事故给我的触动最深。也许是因为我所在的工作岗位和北京交大的试验场所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如场地较小,试验规模不大,涉及的物料量小,试验参数也不多,甚至我们的工作场所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实验室”。因此,从这个事故中,我们能吸取到更多的教训。
人们通常认为试验涉及的危害因素、安全等级相对少于、低于生产装置,应该讲这是一个较为“致命”的认知,即使规模小、体量小,但试验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参数及公用工程介质等因素的性质一点儿都没有“降级”,它们依然会发生危险。所有因素最终的作用表现状态更取决于一个试验工作者如何对待这个试验的主体及过程,这就是“安全工作”的本职,也是“安全工作”的本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小”的意识往往会酿成大的事故,安全工作无“大小”,认真研判,认真执行,才能确保安全。
“11·28”盛华化工事故和“6·5”山东金誉石化事故,更多暴露了管理上的缺失。管理不仅是理念的执行,更是理念的树立,从上到下,每个员工都是安全工作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也是不同层级的执行者,任何一个人员和环节的缺失,都给事故的发生带来了可乘之机。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安全工作,咱做到位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