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撷英一:站在希望的花田里
初夏伊始,明媚五月。
在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10万余亩的红花田里,种植户们刚刚播种下新的希望——仅有两指高的小红花苗。
远处看,红花苗矮小浅绿的身躯几乎和黄土地融为一色,难以分辨。但是几个月后,在经历了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所特有的寒冷、干旱和瘠薄的自然环境的洗礼后,它们终将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儿,浸染大地,绯红一片。

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植物,红花已经在察布查尔县的土地上繁衍了很久,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也是当地大部分种植户赖以生存的首要农作物。
只是,守望一片花田的察布查尔县由于长期缺乏资金和技术,使经济价值很高的红花多年来只能以作坊的模式进行经营,被外地中间商廉价收购,导致大部分种植户依旧还是贫困的。
直到2016年,独山子石化公司作为定点扶贫单位,决定援建察布查尔县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红花产业园时,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
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副镇长李虎说:“我们一直都想在镇上建设一个红花产业园,能让镇上的红花就近收购,提高种植户的收益和积极性,形成产业链,赋予红花更高的价值,带动本地贫困户就业、创业。想法再好,没资金也是寸步难行。幸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来帮咱们了,并且在察布查尔县选择了我们镇作为项目建设基地,真的是备感荣幸啊!”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扶贫办领导和独石化公司相关人员多次深入现场,与当地政府经过充分研讨和市场调研,于2016年投资350万元规划建设红花产业园,建成两座954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一个1000平方米的仓库;2017年又投入340万元建设了实验室、展厅及附属设施,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为20亩的独立厂区,并于当年9月正式投用;2018年再次投入300万元,扩建红花晒场面积达3800平方米,修建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3.4公里。
在短短的时间里,一座集红花仓储、分拣和精深加工的现代化产业园便镶嵌在了加尕斯台镇的一片花田中。崭新的厂房一面朝着雄伟的天山雪顶,一面向着葱茏的伊犁河谷,仿佛正在诉说着这里经历的脱贫致富的巨变。
2017年9月,红花产业园正式投产,这也是红花丰收的时节。加尕斯台镇的种植户们源源不断地将辛苦种植的红花拉运过来,现场称量、现金结算,高出市场价的收购,让每一位种植户都笑开了颜。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惊喜,2018年红花收购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0元/公斤,红花产业园收购红花籽达2500吨,生产红花油500吨。生产企业拿出10万元,分红给当地20户贫困户,其中就有吐尔逊买买提·阿布力米提家。

他说:“因为我们家种得多,拿到了5000元。没想到还有分红,太高兴了。我准备用这笔钱再多租50亩地。”
加尕斯台镇扶贫办干事艾孜扎木·阿里马斯翻开吐尔逊买买提·阿布力米提家的《帮扶手册》说:“这里有数据显示,红花种植一直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他家虽然已经种了14年红花,但是,真正脱贫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红花产业园建成后,他们不再发愁种了谁来收、收购价高不高等问题了。他家的红花种植面积从15亩一直扩大到70亩,仅去年种植红花的年收入就达到了38000余元。”
红花产业园不仅促进了察布查尔县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提高了群众种植红花的积极性,增强了当地贫困户劳动致富的信心,还解决了20余名贫困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的问题,其中有6名女性。
贫困户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是红花产业园的一名包装工。她说:“我以前一直在家带孩子。现在来厂里上班,一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这笔固定收入对我家来说太重要了,可以给孩子们买衣服,还给家里修建了一个洗澡间,改善了生活条件。”
因地制宜、定位准确、收益稳定使红花产业园项目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户就地就业,带动全乡735户红花种植户脱贫致富,受益人口达2500多人,成为中国石油在对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定点帮扶过程中,履行央企责任最具代表性的亮点。
中国石油自2003年对察布查尔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从最初的捐钱捐物、捐助建设当地小学和医疗站,到如今的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已经在该县援建了20余个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800多万元,扶贫成效一直走在伊犁州的前列,帮助察县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到最关键的巩固提升阶段,公司将继续与帮扶地区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继续扶持红花产业园、30万亩生态扶贫林等产业扶贫项目,探索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等新模式,实施精准扶贫,履行央企责任,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促进边疆稳定繁荣。
扶贫撷英二:肩头的担子沉甸甸
春天的察布查尔县美得醉人:千亩有机水稻开始插秧,万亩红花开始播种,百万亩生态扶贫林孕育着无限希望。不仅如此,这里还有风光无限的伊犁河谷、浓厚的锡伯族乡土风情以及获得有机认证的大米和红花油,是一个看一眼便会深爱的地方。
只可惜“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察布查尔县的魅力,独山子石化公司扶贫干部阿不力米提·阿布拉精心组织策划,终于在今春打造出一条独山子人去察布查尔县旅游的房车经典线路,不仅带给独山子游客前所未有的美好体验,还更好地实现了两地优势资源联合,以旅游促销费,以消费促扶贫的目的。
多年来,独山子石化公司按照中国石油统一部署,持续开展帮扶。如今,已进入最后两年的巩固提升期,该怎样使扶贫工作更加深入呢?这也是阿不力米提·阿布拉一直琢磨的事情。有人建议他,买些牛羊给贫困户饲养就能让他们脱贫了。可是,阿不力米提·阿布拉却没有选择简单的“输血扶贫”,而偏要在“造血扶贫”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因为他深知,每一笔扶贫资金的背后都关系着一批贫困家庭,钱到没到位、用没用好,关系到他们能否发展项目、能否按期脱贫。

他说:“这是中国石油专项扶贫款,更是我要担起来的政治责任,每一分钱都不能白花。”
为此,他每年多次到察县,走访每一户贫困户。走访中,看到贫困户家中屋顶漏水,就立即申请扶贫资金进行修缮,但绝不多花冤枉钱铺设更加美观的双面铺屋顶,而是铺设更加经济实用的单面彩钢板屋顶。
他说:“现阶段,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这样,就能为更多的贫困户修缮屋顶,解决住房安全的问题。”
扶贫款必须用在刀刃上,这是阿不力米提·阿布拉一直坚持的扶贫信念。但是,啥才是“刀刃”呢?2016年,他陪同中国石油扶贫办负责人走访调研察布查尔县,与当地政府经过充分研讨,决定在察布查尔县援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红花产业园,建设地设在了该县贫困镇——加尕斯台镇,以企业扶贫的模式全面带动当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三年来,中国石油累计投资红花产业园项目990万元,投产以来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户就近就业,带动全乡红花种植户实现增收脱贫,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提高了群众种植红花的积极性。
2018年,红花产业园实现盈利后,阿不力米提·阿布拉还想进一步让红花种植户享受到更多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便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能否创新一种带贫益贫的利益链接,让贫困户真正彻底脱贫呢?他曾这样说:“中国石油的扶贫资金是要真正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经营者必须发挥好企业扶贫的社会责任,力促产业扶贫走向深入。”
他通过多次现场调研、详细论证,并按照中国石油扶贫工作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在红花产业园项目上实施股份制合作的经营模式,让贫困户不仅在红花收购中受益,也要在产品销售中受益,真正实现红花产业扶贫成效最大化。
在当地政府和独石化公司扶贫办等多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12月,红花产业园经营者给20户贫困种植大户每户奖励5000元,用于提高贫困户的种植积极性。
拿到奖励的种植户都很高兴,但比他们更高兴的是阿不力米提·阿布拉。
他说:“每一种帮扶方式的改进,都能激发贫困群众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脱贫致富,而我们的职责不就是要发挥扶贫智慧,拓展扶贫思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吗?我有信心坚持下去。”
扶贫撷英三:巴哈古丽终于笑了
一个察布查尔县只有一个加尕斯台镇,而镇上的巴哈古丽成了县上最“有名”的姑娘,因为她笑起来是那么的美丽。
巴哈古丽的故事还要从5年前说起。一直以来,加尕斯台镇上的村民们宁愿“守穷”,也不愿意让妇女出门就业的保守观念使巴哈古丽只能待在家中做家务,看孩子。年轻的她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她来到了镇上的塔兰奇食品加工厂找工作。她的到来,并没有让老板陈泽富觉得她和别人有何不同。
陈泽富说:“因为那时候招的女工,不是因为家里不同意,就是因为自己挣了几天的钱,觉得够花了,说不来就不来了。”
6年前,陈泽富刚来镇上办厂时,资金困难,厂子的前身就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手工作坊,更别说有烤箱了。独石化公司捐赠的第一批烤箱设备和员工服装,让陈泽富才开办了一个食品加工厂。这才有了巴哈古丽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的地方。

巴哈古丽不爱说话,只是埋头干活。刚工作时,月薪800元,她是唯一一个坚持上班一个月不迟到、不早退,除基本工资外,还拿上了200元全勤奖的人。这份额外的奖励让她非常惊喜。
6个月后,巴哈古丽还是没有早退、迟到或缺勤。陈泽富高兴地奖励了她1000元全勤奖,本以为巴哈古丽会更加开心,可是她却哭了。
她说:“我太想出来工作了,可是家里还是不同意。我把半年来挣的工资全交给家里了,家务一样没落下,早上要早早起来做好饭、收拾完,才能来上班,中午要赶回去做饭,晚上下班后做完家务要到夜里两三点才能睡。可是,就算这样,家人还是不让我出来工作,说是会被别人瞧不起的。”
巴哈古丽坚持得很辛苦,因为她知道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妇女,因为不能出来工作,而没有经济收入,更没有家庭地位。她伤心地哭了。
后来,在镇扶贫办的帮助下,又一次征得了家人的同意来上班的巴哈古丽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她主动要求调到更辛苦的岗位,学会了糕点制作的全过程,甚至还学会了修理设备器械,成了食品厂什么都会干的员工,并走上了厂长的岗位。
如今,她月薪4500元,她的丈夫从万般阻挠到主动接送她上下班,帮她分担家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幸福。
现在的巴哈古丽终于笑得更开心了。她那略施粉黛的脸庞在阳光下闪耀着自信的光芒,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妇女们。她说:“她们看到我今天这么好的生活,也托我帮忙找工作,也想自己挣钱自己花。”

巴哈古丽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她时尚、美丽、大方、爱交谈,笑容里总是带着清新可人的魅力。她说:“以后,我不仅要更好地工作,还要学电脑,学驾照,买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
而塔兰奇食品加工厂也通过中国石油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为塔兰奇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接到了每天为9600名察县学生提供营养餐的大订单,生产的糕点在乌鲁木齐市场上供不应求。
2019年,中国石油再次支援50万元扶贫资金,帮助该公司购买新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近一倍,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的贫困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今天,由于设备更新,在塔兰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里已经找不到6年前独石化公司捐赠的那两台烤箱了。但是,陈泽富记忆犹新。他说:“那是独石化公司雪中送炭送来的有两层四盘的烤箱。”
记者在塔兰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门最显眼的位置上,看到一块牌匾上镌刻了这样的字样:“铭记——2013年,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向我公司捐赠烤箱两台、员工服装40套,多次帮助开展技术培训,为我公司发展壮大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