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随着14万吨/年乙烯工程的获批建设,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各路建设大军来到独山子,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宁静的独山子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独山子石化因为建设乙烯工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独山子也因为人员的激增、改革春风的吹拂、自上而下改制的推动,社会商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那些跟随男朋友、女朋友,或随着建设大军而来的家属亲朋,发现这个小城,是一块市场经济正待开垦的处女地。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独山子的第三产业发展所占比例不到0.1%。未开拓的领域就是商机。除了各路个体纷纷施展拳脚,在这儿开垦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外,独山子体制内的管理层也在酝酿着改革、改制。

情愿或是不情愿,一些单位、一些人,被改制大潮推动着往前走。
独山子的空气里,热闹里混合着激情、热血,也浮动着一种不安。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早敏感地嗅到了这股气息的体制内的一批人,借企业改制之潮或自告奋勇,或上级委任、倒逼,开始扑入改革的浪潮。
独山子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尚志魁的万和公司。1991年尚志魁以承包人身份与福利工厂签订租赁经营华昌公司的合同,一签就是6年。1994年他筹建万和公司,并给公司的员工指明出路:多攒钱,将来入股。1995年万和公司破土动工,尚志魁从福利工厂募集到私人股100多万元,又吸纳了一些企业股,从银行贷款500万元,成立了万和公司。
西域公司,后改为多经集团,就是独山子炼油厂(独山子石化前身)这个时期在多条腿走路经济模式下诞生的。短短几年,归口它旗下管理的“小企业”有10余家,成员一度达2000多人,它也成为当时改制大潮中安置职工子女、家属就业、接收总厂分流人员(转岗分流人员)的重要单位。因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因为形势的发展,多经集团包袱太重,便开始抓大放小,1997年实行承包经营,进行改制,旗下各小企业纷纷“独立”出去,租赁经营,自负盈亏,各打江山,当时有点古人所言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意味。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独山子炼油厂就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搞承包制,将主业外围单位剥离。1992年,原来的机械厂、炼建处、运输处、劳动公司、生活公司等单位第一批实行承包经营。
1998年,对企业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内企业改革的热门话题。
在这种大改制的形势下,独山子石化开始从机构、机制上进行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上入手,通过产权改革把经营者、职工和企业的命运捆在一起,同生共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及市局改革总体部署,加快体制改革步伐,1998年,总厂下发了《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方案》,确定了七个改革重点: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搞好改制工作;其次,搞好剥离工作,逐步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1998年的改革,与以往搞的承包制改革有很大不同。
较早被推出去搞承包经营的原机械厂、炼建处、运输处、劳动公司、生活公司等外围单位,顺理成章地成为总厂较早走上改制道路的单位。
1998年4月28日,天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总厂下属多经企业第一个实现股份合作制改制的企业正式运营。
1998年6月26日,独山子炼油厂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这是继天利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成立后总厂第二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总厂对生活公司物资供应部下的冷库、各居民区供应点、门市部及牛奶房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开展资产评估,为下一步生活公司进行全面改制奠定基础。而在此之前,生活公司华茂大厦的股份制试点改造前期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
1998年12月16日,独石化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挂牌。
1999年3月16日,多经集团原农副业公司经过改制,成立了天地农牧业有限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6月19日开业。
1999年9月5日11点,由原生活公司物资供应部改制而成的独山子民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民生超市的隆重开业呈现在独山子人面前。次日《独山子石化报》一版报道了这一盛况……剪彩仪式一结束,超市前等待的群众迫不及待地涌入超市……民生超市当时是独山子首家超市,可以说在当时独山子商业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那时,全国商业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老商业开始走下坡路,昆仑商场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老独山子人以及较早来到独山子的人应该记得,1987年1月,当时位于大庆路最繁华路段的昆仑商场正式营业,以后的几年中,昆仑商场的经营如日中天,到1989年,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利润达20多万元。然而,从1992年到1994年昆仑商场经营开始陷入低谷,连续亏损。1995年昆仑商场开始进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统管分营,承包责任制,曾一度调动起职工积极性,情况有所好转,但到了1998年昆仑商场又开始陷入低谷,而此时独山子个体小商店蓬勃发展,新联大厦、新联购物中心等纷纷在大庆路开张营业,这对昆仑商场来说,雪上加霜。
面对困境,1999年昆仑商场暂时停业,决定实行改制,彻底打破大锅饭。有人传说昆仑商场要破产了,也有人说不是破产,是要实行股份制改革,职工心理压力非常大。(昆仑商场一些商业方面的数据,来源于当时《独山子石化报》记者新闻报道资料。)
为推动改制,独山子石化总厂对体制内率先改制的单位提供了比较优惠的条件。由生活公司物资供应部改制成立的民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层,组团到内地调研,发现了超市这种新兴商业经营模式,于是便选择了超市模式,在独一炮走红。后来的发展不言而喻,有了民生超市的引领,金盛友好进驻独山子,大大小小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独山子冒出,超市成为一种普遍的经营模式,不再是新生事物。现在时髦的是电商、线上线下销售……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是独山子石化发展史上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各路弄潮儿步入市场奋勇搏击的时代。他们是独山子这片市场经济中第一批掘金者,也掘得了第一桶金,这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在独山子主干道上,民生、万和、益分利这些老牌超市仍在,还增加了门面,它们仍在独山子商业领域占据重要一席,各领风骚,它们中有的还涉足新的产业领域,各显神通,探寻新的发展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