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石化

二十三家媒体记者零距离感受独石化

时间:2019-06-20 20:28:48  来源:  作者:记者 张琦 董喆

    6月13日,中国石油开放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新疆日报、新疆广播电视台、中国石油报等23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来到独山子石化,一起探访独山子石化的发展历程,以及高质量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的成就。

    独山子石化具备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122万吨/年乙烯生产、45万千瓦发电和500万方原油储备能力,可生产燃料油、聚烯烃、橡胶等16大类500多种石化产品。2009年建成投产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公司是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是“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先后三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乙烯生产能效领跑者”第一名,两次被国资委评为“中国石油炼油乙烯业务最佳实践标杆企业”。

    2009年6月19日,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建设工地考察,殷切期望独山子石化全体员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精益求精地完成千万吨炼油百万乙烯工程建设,为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为祖国人民献礼,为西部大开发,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十年来,独石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真抓实干,砥砺前行。2009年至今,公司生产乙烯1200万吨,完成销售收入近5000亿元,上缴税费800多亿元,2016—2018年连续三年缴纳税费超百亿,在新疆名列第一。

    独石化积极融入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新疆及中亚油气资源,实施炼油结构调整和乙烯原料优化。公司精打细算,有效加工每一滴油,最大限度提高乙烯产量,生产高端化产品。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三废”达标排放,在自治区大型企业中率先取得排污许可证。在高质量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每年为新疆提供三分之一成品油,向新疆塑料、橡胶市场供应90%以上的原料,围绕独山子石化形成了化工产业集群,每年带动新疆创造1000亿元的产值。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中,记者们通过现场了解独山子石化发展历史和炼化生产基本流程,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的魅力。记者们还现场采访了生产技术人员,尤其对独山子石化在环境保护、企地共建和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的情况十分感兴趣。

    ​多次来过独山子采访的经济日报新疆记者站乔文汇认为,独山子石化应该说是分量非常重的企业,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咱们这个石油化工企业。虽然这个分量很重,但是身姿非常轻。身姿轻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咱们环保要求非常高,每次来都是蓝天白云,空气质量非常好;二是效能非常高,独石化多次被评为全国石化行业的效能标杆企业。另外我感受非常深的是,咱们独石化不仅引领了咱们本地甚至新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在破冰攻坚、环保各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次来到独山子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新疆记者站陈卓然表示,希望在未来,独山子能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优势,为我们的未来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希望独石化越来越好。这次来就是希望能够借助手中的相机、手中的笔为我们独石化,描绘出一幅出色的景象,为我们广大的受众还原我们这个伟大的项目建设。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