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996年刚工作的时候,经常在单位附近看到一个身材清瘦、个头矮小的收破烂的人,大家都叫他“大头”。许多年后再见面,发现他已经开上了出租车…… 
“我现在不收废品了” 记者了解到,“大头”当时经常到街道、居民区,甚至路边的垃圾箱里收集废品。他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用一个麻袋收废品,累了就靠着装满废品的麻袋休息一会儿。 到了2015年,记者就再没见过“大头”。就在前段时间,记者在自家楼栋前突然看到“大头”开着出租车在接人。 “好久没见你收废品啦,你现在开上出租车了?” “是的,我现在不收废品了,在开出租车呢。” “这辆出租车是租的还是你自己的?” “是我自己的。” 记者和好久不见的“大头”聊了起来。 在独山子安了家 “大头”名叫王俊田,老家在甘肃,是个七〇后。 1989年,王俊田只身来到独山子投靠老乡,想在这里打一份工。 由于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什么特长,王俊田就干起了收废品的行当。 回忆起那段经历,王俊田感慨地说:“独山子好啊,对我们这些外乡人特别包容。就算没有文化,只要你肯干,不仅能生存,还能实现梦想。” 王俊田介绍,他刚开始收废品时,用大半年时间积攒的钱租了原独山子南桥头村(桥头南边老居民区,拆迁后建成了独库公路博物馆)的一间小平房。虽然房间里没有任何家电,居住条件也不太好,但总算有了住的地方。 从那时起,王俊田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都很早起来到独山子各街道、小区、公园收废品。 2002年,王俊田结婚了,第二年有了第一个孩子。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如何描绘我结婚还有孩子出生时的喜悦心情,因为我在独山子有了一个温馨的家。”王俊田说。 从此王俊田干起活儿来更加卖力。到了2008年,王俊田在第四居民区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我和妻子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因为我们成了油城居民,我们的心更加安定。” 王俊田爱人说:“我和俊田是通过老乡介绍认识的。我们家是在独山子做生意的,家庭条件不错。我父亲看到俊田是个踏实能干的老实人,就同意我们俩结婚。俊田很本分,也很顾家,他一直让着我,我俩很少红过脸。现在我在一家酒店上班,大儿子上大二,小儿子也上幼儿园了。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双方父母平安,两个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身体健健康康的。” 后来王俊田又在独山子锦园小区买了一套房子,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照顾。 “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王俊田干了26年的收废品行当,手头攒了些钱后,改行开起了出租车。 刚开出租车时,生意没那么好,没赚多少钱,心里很着急。后来经过坚持和努力,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 开出租车是个挺累的工作,王俊田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要上路,经常半夜才能回家。但即使再晚,回家总有爱人做的可口饭菜留着,这让王俊田感到温暖,所有劳累在回家的那一刻都消失了。 独山子区出租车协会会长刘秀芳说, 王俊田积极参与“爱心出租车”等各项公益服务活动,他不仅和同事关系好,还乐于助人,有顾客把物品、证件忘在车上了,他都能及时归还失主。 王俊田的同事王师傅这样评价:“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不管对顾客还是对朋友同事,都以笑脸相对。” 记者问王俊田“大头”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他说,因为他小时候看起来头很大,其实长大后头也没那么大,但“大头”这个称呼却一直保留下来。很多认识他的人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反而“大头”这个称呼让大家记住了他,成了他的一张名片。 记者问王俊田有什么梦想,他说,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了,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踏实工作,凭本事成家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