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独山子已登记的犬数为2239只。但有关人士分析,实际上犬数远远大于这个数据。
2000多只宠物狗,这说明独山子的爱狗人士数目还是相当可观的。可爱的宠物狗为独山子亮丽的风景中增添了生动的画面,但部分市民遛狗不拴绳、狗吠产生的噪声、遛狗时狗随地大小便等也着实让人颇有意见,甚至影响到邻里关系。
有人爱狗 有人怕狗
有人喜欢狗,有人害怕狗,爱狗和怕狗的人如何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很重要。
张先生不养狗,对养狗的人他也能理解。他说:“遛狗拴绳是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公共场合遛狗,至少不应该给他人产生威胁。因为狗毕竟是动物,跟它的主人熟,可跟别人不熟啊,万一它咬人呢?再说也不知道它打没打疫苗。”
怕狗的人出门遇到不拴绳的狗会害怕。一些小孩看到体型小的狗就喜欢跟狗玩,但碰到体型大的狗,就害怕想躲开,若狗未拴绳,小孩子一怕就跑,狗又追上来,小孩会吓得不轻,小孩的家长自然很生气。成年人遇到体型大的狗也有恐惧感,何况孩子?
一些养狗人出门遛狗时,看着人不多时,就不拴绳了,让狗自己跑。他们觉得狗在房子关一天了,怪可怜的,好不容易带它出来溜达一下,让它自由一下也无妨。记者发现,在南广场附近,遛狗的人挺多,大多数都拴了绳。在空旷的地方,宠物狗的主人会让宠物狗聚在一起游戏追逐娱乐一番,主人们则边观看边交流。
养狗产生的烦恼
很多爱狗人对抚养多年的宠物狗有着很深的感情,不被他人理解时,烦恼也不少。
吉女士的爱犬与她在一起9年多了,小狗一满月她就养了,两年前新搬入的邻居因为狗与她产生的矛盾让她很烦恼。
吉女士的邻居对狗的意见很大,几次干涉“吉女士家的内政”,理由是狗吠声、狗在屋中走动、跳跃声音,都会影响到他的休息,为此请求社区人员调解。吉女士只能签订“不平等条约”——她认为的。邻居的要求是她必须晚上12点以后才能出门遛狗,不然就报警。无奈之下吉女士只好答应,虽然为了与邻居和平共处,晚睡一两个小时自己可以忍了,但她为自己的爱犬抱不平:凭什么生在我家的狗狗,就因为有了这样的邻居,就不能享受阳光灿烂的世界?
平时狗叫扰民的事也不少,有市民抱怨:“我不反对养狗,只要狗不叫、别扰民,我没意见。在公共场所,就该遵守公德和公共秩序。”
市民对于遛狗时让狗随地大小便不处置的行为也有意见,偶尔走了“狗屎运”就更生气了。
其实,不论是养狗人,还是不养狗的,都要相互理解。
养狗就管好狗
在一些公共场所里,市民感觉还是不要带狗去,虽然牵绳了,但还是感觉不合适。
区城市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常接到相关的报案。
区城市管理局一名执法人员说:“执法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问题,有些人出门购物带着狗一起去,有规定不能进入室内的,就不能进,多数人都遵守。有的店家在门外还备有笼子,让顾客的宠物暂时‘屈尊’一下。但有的店家在自己的店里养狗,对他人也有影响,像这样的,我们就会进行劝导,劝说不成只有处罚。”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区城市管理局共处罚不文明养犬行为46起,文明劝导365人次,接受市民犬处理求助46起。
犬只信息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王先生自5年前办过狗证后,一直未再办。今年疫情之前,他的爱犬走失后,王先生寻找未果,后求助于城市管理局、犬只收容所,最终找回了自己的爱犬,但因犬只信息登记证过期,城市管理局对他进行了处罚,催促他及时为狗打免疫针,并且新办狗证,他也认可。
养狗管理要强化
为了更好地对独山子犬只进行管理,区城市管理局、农业和水务局及社区一起,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体化运作”,为辖区的养犬户提供便捷服务,办理养犬证及年检审核明显便捷了。
克拉玛依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18年4月1日开始施行,对养狗行为有详细的规范。城市管理局对此进行了广泛、大量的宣传,倡导“规范、文明、科学”养犬,增强养犬人文明养犬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构建科学文明养犬管理模式,营造全民协同管理的氛围。
为强化养犬管理,增强市民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安全养犬意识,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6月以来,区城市管理局调整了工作时间,将工作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其目的是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倡导文明养犬。对遛犬不拴犬绳等行为及时纠正,第一次以劝导和宣传为主,不处罚,如果再次发现,就要依法处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