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啊,众鑫小区里有一位老师傅自己做的风筝有30米长,还有更长的!”
近日,记者刷抖音时,无意间刷到同事拍的一条视频。视频里有一只30米长的龙头风筝正在草坪上晒太阳。制作这只风筝的老师傅叫董良金,他说,在他制作的风筝里这只是最小的,最长的有70米。
记者按捺不住好奇心,赶紧约上董师傅一起去独山子大峡谷一睹风筝的真容。
董师傅今年79岁。他年轻时是一名伞兵,也许是对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退休后的董师傅特别喜欢放风筝,他自己做风筝也有20多年了。他的家在乌鲁木齐,儿子在独山子工作,这次是来儿子家小住,正值独山子春风浩荡,就赶紧把自己的大风筝拿出来亮亮相。董师傅在大峡谷观景台边上找了一片比较宽阔的草地,在他儿子的帮助下, 展开了这只30米的大风筝,顿时吸引了不少游人的注意。
据他介绍,这只风筝叫“龙头蜈蚣”风筝,身长30米。60节腰片是他自己劈了竹扫帚上的竹篾、拆了鸡毛掸子,再买来漂亮的风筝布一点儿点儿扎出来的。

记者观察到龙头上的牙齿和舌头是用泡沫板做的,龙须是用白色的打包带做成的,最有趣的是龙的两只眼睛会在风力的作用下来回打转并能发出呼呼的声响。董师傅说:“我做龙造型的风筝就做了10只,家里其他造型的风筝还有70多只,快摆不下了。做这只风筝准备的时间长,准备好了材料做起来也就一个星期。要把风筝的片和线调顺,不然就飞不起来。”董师傅边介绍边拿起风筝的龙头准备试飞。
当日的大峡谷下起了小雨。小雨过后风力不是很强劲,我们没能把这只龙头蜈蚣风筝放飞,董师傅为了给我们展示风筝的风采,也是尝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他谈起放风筝的技巧时说:“一个好风筝的标准是二级微风能起,六级强风能抗。放这种风筝和普通风筝还不一样,今天是因为风筝没挂上风,就起不来。”等风的时候,他说:“我们老了,放风筝对身体有好处。有时候拉着风筝会跑很远,还要抬头操作,这对眼睛、肩、颈椎都有好处。我几乎一年四季天气好的时候都在放风筝,有哪天不放,还感觉少了点儿啥。”他还说,有一次他放一只长70米的龙头风筝时,风太大,风筝拉着他跑了100多米,把线拐都给拉断了。
为了不留遗憾,记者约董师傅第二天再次放飞。
这次地点选在了去大峡谷的路边,当天阵风3级,记者的小风筝已经乘风而起,董师傅也赶紧拉动这只“大家伙”,一阵小跑,风筝的尾巴已经高高翘起,董师傅因为拽着风筝,身子不由得向后倾斜。不一会儿,这只摇头摆尾的龙头蜈蚣风筝就上天了。
可能是风力不够持久,风筝只能在半空中翱翔,无法再次升高。不过,董师傅兴致依然很浓,还给我们表演了“龙戏水”的技能,把我们看得很高兴。董师傅步伐矫健,手法娴熟,即便是没有让风筝飞得更完美,但也让我们欣赏到了“飞龙在天”的美景。
这只色彩鲜艳、体型较大的风筝也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游客停车驻足,有的拿起手中的相机和它合影;有的则放起了自己的小风筝与它作伴。游客们都认为在独山子很少见到这么大的风筝,而在得知是董师傅自己制作的风筝后,大家更加敬佩他。董师傅还表示要挑战一下自己,准备再做一只100多米长的风筝。
因为董师傅次日就要回乌鲁木齐了,我们便相约下次再来独山子时要放更大的风筝。
董师傅说,风筝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这种龙头蜈蚣风筝是更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为它的制作工艺繁杂、难度高,堪称世界风筝之最。
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学会制作风筝,把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