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沿着岁月的阶梯盘旋而上

时间:2019-03-21 13:06:54  来源:独山子在线  作者:汪敏

    前些天,安徽卫视播放的一个纪录片《小岗村纪实》,一下子吸引了我。纪录片以白描的手法,再现了那里的人们原汁原味的生活。

    小岗村,这个全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曾因18位村民“按红手印”分田到户名噪全国。

    1978年前,这里和全国一样,也是耕种集体土地,男女劳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齐上田间地头挣“工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积极性差,生产效率低,“吃不饱”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现在的小岗村,也开始有了种粮大户,一家人种几百亩地。

    历史在某个节点,看起来总是惊人的相似——小岗村在分田到户的基础上,如今又走上“土地流转,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之路。只不过,这种轨迹,极像一圈一圈爬楼梯,看似转了个弯儿回到“原点”,其实离地面的高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回首往事,回望走过的路,其实也是这样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疆,生活环境恶劣,老一辈石油人不求回报,艰苦创业。那时,买生活日用品都要票,粮票、肉票、布票、菜票等等。粮食定量供应,重体力劳动者每月45斤,轻体力劳动者每月36斤,一般干部及家属28斤,小孩按年龄调整。那个时候,供应的粮食百分之八十都是玉米面,副食品少,男孩多的家庭根本不够吃,我家都是女孩也只刚刚够吃。

    那时,吃肉是过年才有的事情。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也时常摘野菜充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石油人用青春和汗水,把独山子这座边陲小城一天天建设起来。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小岗村率先进行农村改革为契机,土地包产到户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大幅提升,国家才取消了粮食定量制度,实行了粮油开放政策,肉食品也成了寻常百姓家常吃之物。

    现在,人们大鱼大肉吃腻了,为了身体健康,又吃起了野菜

    这难道不是又一个轮回?

    再说买东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物质极端匮乏,肥皂、砂糖、自行车、缝衣机都要凭票购买。独山子那时只有一个八一商店,后来又在俱乐部旁边建了红旗商店,随后七区有了红卫商店,老四区有了红星商店。商店虽然有了,但买东西还是要凭票,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东西(当然那个时候大家也没钱)。所以,那个时候在商业局工作的人,是很吃得开的,人们想要买到紧俏商品,都得找他们。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行,独山子和内地很多城市一样,商圈林立,商业发达,商家想尽办法提升人们的购物体验。而商业局也早已失去了为人们找“票”的功能,考虑更多的是在一个地方布局更有特色的商业体系,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购物需求与体验,而不是“多而滥”。

    这是不是又是一个轮回?

    再说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工资也提高了,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我们家先后搬了七次家,由土坯房搬入小瓦房,后迁入一室一厅的小楼房,又般入两室一厅的新楼房,现住进了三室二厅的大楼房。

    前不久,我回家乡安徽时,与乡邻闲叙,听说有不少城市的退休人员想回到农村,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的生活。

    这又是一个轮回。

    当然,这个轮回的前提是,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如今,独山子经过几代石油人的努力与付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到处是花园、草地,城市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现在,儿女们都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孝顺有加,孙辈们学习尚好,我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感到很满足。

    一路行来,觉得自己和着时代的脉博,沿着岁月的阶梯盘旋而上,在许多节点上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生命的轨迹在回旋中一路走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历经风雨终会走向繁荣昌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