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要过春节了,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曾在《年味》一书中写道: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副副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 对中国人来讲,“年”是个特别的存在,它可以让家人团圆、让美梦成真、让幸福狂野。 记得小时候,每一年春节来临之际,内心的那份期待和兴奋便在我心中与日俱增。虽然那时我才八九岁,但在我模糊的记忆里,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串亲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那时过年穿一身新衣服,在农村老家已经是非常让人满足的事情了。 有一年,对联是我老爸写的“家和事顺好运来,人兴财旺鸿福长”。鲜红的纸、厚重的黑字都醒目得很。 放鞭炮是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事情。鞭炮是在离家十公里的地方买的。怕放的时候不响,都小心翼翼地把鞭炮放在炕上最热的地方,把潮气炕干。 妈妈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吃的东西了,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虽然现在什么都不缺,但是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回味儿时年夜饭的味道,总觉得那是任何美味都比不上的。 记得有一年,在大人们忙碌的身影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中,“年”如约而来。除夕夜,吃完年夜饭,父母开始发压岁钱。孩童时代没有零花钱,所以过年时长辈给的压岁钱是我最期盼的。虽然只有一块钱,但这个钱可以由自己支配来买自己爱吃的好东西。 我们根据爸爸的要求不睡觉,守岁。边守岁边看春晚、嗑瓜子,感觉那就是幸福的。 那时候,虽然好多东西没钱买,生活清贫而平淡,但清贫时期的快乐与兴奋让我刻骨铭心。那时候过年,对我来说是永恒的诱惑,虽然简简单单,但亲情弥漫,让多少不能回家的游子魂牵梦绕,又让多少回家团圆的人回味无穷啊! 那时的年味儿,是热闹,是温情,是全家人团团圆圆去迎接全新的好日子。或许“年”本就不是一顿大餐、一副对联、几个红字,而是“家”。“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我们永远的期盼——回家过年。 我想,有家的地方就有年。沧桑的是岁月,永恒不变的是亲情,无论怎样舟车劳顿也要回家。年,承载着无数人的各种情感,安抚了无数疲惫的心灵。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春节就这样传承着中华文化,凝聚着对生活的追求一路走来,温暖着天下华人的心。因为有家人、有爱,那些简单而幸福的年味,成为纯真年代里面美好的记忆。中国的年,不管怎么变,都藏着中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份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儿。 年味,就是人生百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