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30年前,独山子有家“豆腐脑”特好吃!

时间:2023-05-04 10:31:03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木晓数

  ●木晓数

  前身是地摊市场

  有些记忆就像是春雷,一直在蛰伏,只待时机一到,就会响彻贯穿于这一段长长的休眠期,惊艳于漫长的夜空。

  现在的准南市场宽敞明亮,商家林立,市场分为一、二层商业服务区。其实在此原址上,还曾有过一个旧的准南市场。记忆中的准南市场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独山子没有封闭市场,买东西大多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门市部,还得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地摊市场自发形成,我记忆中的地摊市场是在油城商店(现在的老干所附近)处,居民们大多集中在周日去赶集。几年后地摊市场日渐式微,毕竟摆地摊要靠天吃饭,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就无法赶集。

  ▲上世纪70年代的七区农贸市场

  渐渐发展成半封闭式

  在地摊市场基础上,独山子建起了半封闭的自由市场——准南市场,商业环境由露天式的纯地摊换成了半封闭式市场,商家可以天天出摊做生意。市场是半入式地下一层,市场南门口的东边还有个高出地面的防空地道入口,童年时曾经战战兢兢地随邻居们钻过地道,漫长、幽冷,但因为有着二三十个孩子比肩齐进,倒也壮胆不少。

  自准南市场南门顺着台阶拾级而下,几排水泥面板的摊位整齐排列。烟雾缭绕中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维吾尔族大叔用浓郁的新疆话吆喝着:“烤肉烤肉,不香不要钱。”韵味十足,可惜彼时囊中羞涩,但是没有耽误嗅觉享受。再往下走,则是一个个并排的铁柜子,柜子的铁架子上面挂着花花绿绿的各式明星照片、贺年卡、明信片、各种女孩子喜欢的物件,漂亮的发卡。那时候的明星没有整容,环肥燕瘦,各具特色,秒杀现在千篇一律的大眼睛、锥子脸。

  ▲准南市场内部图(笑笑寨主摄)

  那时候的明信片处处诗意,在送给同学时,这些温润的诗句充盈了青涩的青春,披上了一点点文化的外衣,呵,彼时多好,人人爱读书,那真是个美好的年代。对了,当时还有好几个租书的摊位,书被整齐地码在石头平板摊位上,金庸、古龙和琼瑶的书绝对畅销。古典名著也罗列其中,什么《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都有,更别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了,可以很负责地说,我现在能写这些文字,都是当年打下的底子。

  当时,钉补鞋子的温州夫妻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在准南市场拥有了几套门面房。市场东西两边则是门面房,油城商店里吃喝一应俱全,一定不能忘了华丽商店,老板的眼光真心不错,时髦的衣服,引领了当时独山子的潮流,流行音乐的磁带,天天在市场里高调地播放。当时存了几百盒磁带,可惜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碟片的兴起,我毫不心疼地在某次收拾房间时一古脑儿全扔了,现在想来甚是后悔,可是记歌词的本事还在。

  ▲上世纪80年代的厂区小商品市场

  准南市场渐成气候

  198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年。作为石油小城的独山子也在跃跃欲试。准南市场慢慢形成了气候,但是当时大多是无业人员在市场经营。彼时我在二中上学,市场离一中和二中都很近,在大课间时,很多同学相约而至,过眼瘾也罢,积攒了很多买上心仪东西的那种快乐。不承想有一天,我一个中学生也能坐在市场里像模像样地开始卖东西。

  我哥当时已经参加工作了,头脑很活络,在1988年的夏天,从乌鲁木齐花了800块进了一批衣服,赶在古尔邦节前投放市场。我记得很清楚,刚一投放市场,就老火了,买家都很少有讲价的。

  当时的独山子除了灰蓝色调外,基本没有其他颜色了。我哥进的是明黄色的连衣裙,那一年还有很时尚的萝卜裤,把人们从黄军帽、喇叭裤里解放出来,收腰身的连衣裙,带点香港明星时装味的咖色萝卜裤,年轻人穿上那真是回头率极高。现在想来,其实时尚也在轮回。小试牛刀,大获全胜。我哥又陆续进了几批货。毕竟一个男生又要跑货,还要卖东西,忙不过来,适逢我放暑假,于是就被我哥抓了壮丁,从一个学生妹变成市场卖货员,让我开启了新的认知领域。

  夏天的准南市场闷热,虽然没有池塘边的榕树,可依然有知了声声叫着的夏天,尤其是昏昏欲睡的午后,没有几个顾客,知了在拉着长长的调子卖力地叫着。下午市场里的人相对多些。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好像荷尔蒙也分泌得格外旺盛,在这里我见识了一言不合即开打,瞬间开始,瞬间结束,就像夏天泼在地面上的一杯水,扑哧起了个青烟,就在地表蒸发了。过了几天,你会发现打架的双方又在一起有说有笑。

  某一天,华丽商店播出了一个男人嘶哑的声音,和以往听到的音乐不同,他在说着、唱着,呐喊、不屈,就像嘴里含着东西一样,吐字不清,却给人一种起鸡皮疙瘩的惊艳,那是我首次听到崔健的《一无所有》,当真正听懂了歌词的时候,说不出为什么,却那么喜欢。那种雄性的音乐一直响彻在1988年夏天的准南市场,间或那个金发碧眼又深情的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也在那里缓缓响过。

  如果你在1988年的夏天,在独山子的准南市场的一个摊位上,你一定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眼晴的女孩子,记忆一定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流逝。比如我现在依然喜欢崔健的歌曲,顺带喜欢摇滚。2023年的准南市场,高大明亮上档次,但我还是怀念记忆中那飘着热腾腾烟火气的1988年的准南市场,也许我怀念的不是市场,而是那个再也不回不去的青春时代,那个无论书籍、诗歌、音乐都闪闪发光的年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