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前半生 ●梁翰 我母亲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家中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后面还有一个小她几岁的弟弟。年龄小是母亲的一大优势,这使得她不仅被父母宠爱,还额外受到姐姐们的关照。大姨和二姨都没念过书,很小就帮着家里干家务和农活儿,挣工分,再就是帮助外婆照顾年幼的舅舅。母亲则幸运幸福得多,她一直念书念到了初中,家里的活儿也干得少。外公外婆和两个姨妈都非常勤快,外公还是生产队的饲养员,因此母亲家的家境比一般人家要好许多。虽然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起码母亲从小到大吃穿不愁,这就比许多同龄人要强。 母亲18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他们是按照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成的夫妻。母亲嫁给父亲是她美好青春生活的终结,也是她劳苦生活的开始。没结婚之前,母亲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吃得好穿得好,不需要操持家务,也不需要担生活的重担,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可是一结婚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我父亲是兄弟姊妹六个中的老大,家境比母亲家差得远,有时甚至要借钱买粮吃。母亲嫁过去后,上要伺候公婆,下要照看弟弟妹妹,很多家务活儿自然而然落在了她身上。早晨不可能再睡懒觉,早早的就要起来给一家人做早饭。虽然父亲在省城的煤矿上干活,但微薄的收入大多贡献给了大家庭,到我母亲手里的钱寥寥无几。母亲怀着我姐姐时,因为家里伙食不好,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常常头晕眼花,有时赶集想买点儿吃的都拿不出钱。只有偶尔回一趟娘家才能改善伙食。 结婚一年多母亲生下了我姐姐,后来又有了我。在自己还需要被父母宠的年纪早早就做了母亲,身上有了更重的担子和责任。我出生不到百天,母亲就带着我和姐姐到了兰州的煤矿上,她一边带我和姐姐一边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父亲加班加点辛勤工作,挣的钱大都寄回了老家,我们这个小家生活条件根本没有得到改善。为了省钱,我们有一段时间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父亲不想多花钱买电褥子,也不愿花钱给我买奶粉,日子过得并不比在老家时好。 1989年,父亲结束了煤矿的工作,我们一家人又回到了老家。一年后父亲又带着母亲和二叔离开老家来到新疆谋生。在这举目无亲的他乡,父亲做过筛沙工,领着我们住过人家的羊圈。后来来到独山子,渐渐站稳了脚跟,过上了安稳的生活。1994年,父母带着在新疆出生的弟弟回到了老家,1995年春节之后父亲又回到了独山子,1996年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来到独山子与父亲团聚。 那时候外地人找工作非常难,母亲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做环卫工的工作。扫路、浇水、栽树、扫雪,一年到头忙不停。母亲工作起来勤快认真,几年后当上了班长。父母辛辛苦苦工作,省吃俭用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还要还分家时分到的一大笔贷款,日子过得非常困难。 2003年,父亲心血来潮要搞养殖,于是找了一个地方开始养羊。父亲因为常年在外跑,喂羊放羊的事主要落在了母亲身上。在戈壁滩上放羊是一件苦差事,上山下沟跟着羊群跑,夏天顶烈日、冬天忍寒风,十分辛苦。2006年,因为种种困难我们不再养羊,母亲便跟着二婶一起干起了家政。同年我考上了大学,为父母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和快乐,我们都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降临在了我身上。母亲今生唯一一次坐飞机就是从乌鲁木齐飞往兰州,去医院看我。我的受伤给了父母最沉痛的打击,母亲先是陪我在兰州住院,后来又转院去南京做康复治疗,在南京待了整整9个月。出院后,母亲先是带我回到兰州打官司,最后才回到独山子的家中。在我遭遇严酷的不幸陷入绝望时,是母亲不离不弃,日夜守候在我身旁,用无微不至的照顾,用无私伟大的母爱,带我走出绝境,助我重获新生。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我。 因为卧病在床,我一天到晚都离不开人照顾,母亲因此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自由。她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想出门就出门,总是要先把我安顿好才能离开家,外出也有时间限制,想出远门更不容易。因为我夜里要翻身,母亲半夜总要起来,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她的睡眠。母亲为我付出了许多辛劳,为我伤心难过,也因我受了许多委屈,这些她都默默承受着。 这几年,家里的条件渐渐好了起来,母亲也已年近花甲,本该是安享后半生的时候,她却无法闲下来,先是带大了姐姐的大儿子,后来又帮着姐姐带她的小儿子,去年小家伙儿上了幼儿园,母亲只需晚上接他放学。与此同时,母亲又开始帮弟弟带孩子。母亲不仅要照顾我,帮姐姐弟弟照看孩子,还要负责做一大家子的饭,操心这个操心那个,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身心俱疲,一点都不轻松。 今年是父母结婚40周年,母亲嫁给父亲这40年里享福很少,吃苦甚多。我父亲脾气不好,事业上遇到挫折或有不顺心的事常在家里发脾气,母亲只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多年来经济上的拮据常让母亲愁眉不展,为儿孙操劳使她心力憔悴,而我因车祸截瘫又使她心中有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 很多年前母亲就已白了头,如今脸上的皱纹一年年增多,身上各种毛病也开始显现。母亲辛苦操劳了半生,没有过多少顺心如意的日子,唯愿从今以后她肩上的担子能轻一些,心中的愁烦能少一些,晚年生活能过得轻松愉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