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到了新疆才明白什么是地广人稀,高速公路延绵几百公里,少见人迹。到了新疆才知道何谓地大物博,这里有草原、高山、沙漠、冰川、河流,各种美景尽收眼底。
而独山子,只是新疆的一部分,虽然不大,但这里是我深爱的地方。我在这里读书、参加工作,恋爱、结婚、生女儿……这里给了我生命中最长久的陪伴,这里融入我最真诚的情感,这里有我儿时的美好记忆。
三十年前,那时的独山子,非常小,方圆不过几公里。楼房也是屈指可数,除了几栋苏式建筑,就是几栋红砖四层楼房,楼房还是特意给来边疆工作的人员居住的。那时候,能住进楼房是很多人羡慕的。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医院附近,那里有非常洋气的苏式建筑——石油工人俱乐部,我在那里看过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那里有宽敞的露天旱冰场,我和伙伴们经常相聚在那里嬉笑打闹,学习各种花式滑冰。初学滑冰时,各种摔跤,让我现在想着都疼。
那时候,独山子东湖公园可能是最热闹的地方。那里可以划船,有高空车、碰碰车等娱乐设施,是我们暑假最喜欢去的地方。爸爸妈妈上班一走,我们就偷着跑出门,齐聚泳池,一阵扑腾。室外游泳池见证了我们皮肤由白到黑的转变。公园里划船处留下了我们嬉笑打闹的欢声笑语。一阵疯狂之后,可能是回家一通罚站,因为没有完成暑假作业。
那时候,物资匮乏,肉蛋蔬菜都是自给自足。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一般男人都在炼化企业上班,而女人一般都没有正式工作,只能算是家属。她们有的在东村菜地种菜、养鸡、养猪,有的在附属单位食堂、液化气站等单位,从事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女人们都是一把好手,蔬菜成熟,采摘后拿到各个供应点去卖,而肉、蛋则须凭票购买。每每放学了或周末,大家都挎着小筐子到供应点买各种蔬菜,回家后由妈妈制作,一顿丰盛的美食,让一家人打打牙祭。而到了冬季,没有新鲜的蔬菜,就比较难熬了。每家每户早早开始储备过冬的蔬菜“老三样”——土豆、萝卜、白菜。住平房的放在挖好的菜窖中,而住楼房的就只能放在过道里了。
现在的独山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现在的独山子,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这里静谧整洁,老人在楼下悠闲地聊天,孩子们在小区广场快乐地跑着、跳着、闹着,一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南环路景观带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散步的人。市民广场上,欢乐的舞蹈跳起来。城市公园里,人们在水景长廊上漫步,像是走在江南水乡。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园,可玩轮滑,可划船,可玩碰碰车,孩子们尽情地玩耍。
现在的独山子,经过几代石油人的不懈努力,不再是单一的炼油厂,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产业升级,成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这里,环保优先,厂区内绿草环绕,花香四溢。
独山子,春有草、夏有花、秋有叶、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变化,让人心情舒畅。现在的独山子,旅游业发展迅猛,这里是最美公路——独库公路的起点,有原生态的独山子大峡谷。历经岁月变迁,历经风雨洗礼,茫茫戈壁中,形成了动人心魄、苍凉雄浑的峡谷景观。凭栏远望,沟壑纵横,直通远方。置身于此,遥看远山,云彩千变万化。静立于此,可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
独山子,有全国少有的、还在喷发的泥火山景观,有着五彩的地貌,红色、黄色、褐色、灰色的山体,一层一层叠加,形成美丽的图案,光线变化,幻化出迷人的色彩。夕阳西下,顺着木质栈道,慢慢爬上山顶,静待繁星闪烁,俯瞰独山子城区,但见灯火辉煌,云雾缥缈,非常壮观。
独山子,用它的热情接纳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用它温暖的怀抱迎接着八方来客。每当有亲朋好友来到这里,都会连连称赞这里的美丽、宁静,宛如欧洲小镇。
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里有我的家,有我的青春,有我的欢乐,有我爱的一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