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大年初三去赶海

时间:2019-03-21 16:43:37  来源:独山子在线  作者:若若

    

    我妈的左膝盖去年做过手术,走路走不快,可是一听说要去赶海,立刻三下五除二地收拾好铲子、凳子、袋子,一“妈”当先出发了。没办法,赶海这件事儿,实在太好玩了!

    大年初二,我弟同学一家从武汉自驾到北海,和我家一起玩儿。

    晚上,我弟查了大年初三的潮汐表:十点退潮,下午三点退完。我妈立刻宣布:“明天早上要起个绝早,八点半起床,九点吃饭,最晚十点必须赶到海边,带你们一家去看退潮的全过程。”

    我弟同学一家听到“绝早”俩字,以为五点就要起床去赶海,等弄清这“绝早”是十点,他们全家想笑又不好意思笑,最终也没绷住,全体膜拜我家。

    他们按着自己的生物钟,七点起了床,在小区花园散了步,观花看草、锻炼身体,终于磨过两小时,九点来到我家。

    吃完饭,两辆车出发了。经过银滩公园,只见公园门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我们得意地一笑而过,直奔我们家才知道的“秘密花园”。那里人少、蛤多、滩美,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好地方。

    “海底”徒步

    停了车,在大朵大朵红千层的花墙畔走了五十米,从缺口处钻入,进入海边树林。树林里早有小商贩等着我们,我们一人挑了一个工具。这些工具都是铁制品,奇形怪状,小铲子倒罢了,都认识,耙子看着也很合用,弟弟却单挑了一把最大、最笨重的家什给了我。这工具一尺来长,长相难看,一根直直的手柄前端是一个口朝外的半圆形的“刮板”,掂掂分量,至少半公斤。不过弟弟觉得好,那一定好了。我们一大帮人马提着七种“武器”下了海,而我这个,看上去绝对是七种“武器”之首。

    潮果真还没退干净,还能没过脚脖子。但一些本地赶海人早已走得只剩个天边的背影。我们挽起裤脚下了水。水并不凉,在28摄氏度的天气里,还是很舒服的。海水退得非常有秩序,无声无息,一点儿也不像那些不听话的熊孩子,走着走着再回头翻个浪花啥的。

    走出十米远,我妈就迫不及待地挖起来了,她一会儿惊呼挖到一只螃蟹,我们过去一看,简直需要使用放大镜,连爪子算上,还没有我的小拇指甲大,我弟坚决地把它放了生。小螃蟹也不感谢一声,飞快地钻进沙子隐身了。再走两步,我妈又是一声惊呼,说她挖到蛤了。我们过去一看,有我的大拇指甲大吧。蛤紧紧关着门不吭气,在海水里涮涮,倒也是一个形态饱满的工艺品。可我弟很嫌弃,又把它放生了。我弟说离大海越近的沙滩,蛤才又大又漂亮,还能捡上“青花瓷”。我一听有“青花瓷”,赶紧递上三个问号。我弟说那是一种通体洁白、上面有浅蓝色波浪纹的花蛤。我这个工艺品爱好者一听就元气满满,亦步亦趋紧紧跟上。

    打开百度定位一看,显示我此刻位置正在海中。曾无数次想像海底是什么样子,即使以前好几次赶过海,但每次在“海底”徒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一望无际、带着浅浅波纹的细沙滩,就是涨潮时神秘的大海啊。这么看来,大海也没什么可怕的。一辆摩托车从不远处飞快地开上岸去了,想想“海底”有摩托车奔驰,也真是够魔幻的。

    此时,海滩上有人在放风筝,有人在抠小螃蟹,又惊又喜、大惊小怪的样子很快暴露了和我们一样假装本地人的外地人身份。

    海滩软绵绵的,并不好走。像我这样四体不勤的人,怕脚被硌还穿着拖鞋,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重量越大、冲力越大,越能得到更大的反作用力,我重量小、脚步轻,自然每一步都比别人费劲。我给自己找到走不快的理由之后,理所当然掉在队伍后头。

    不知道走出多远,我弟一弯腰,挖了两下,涮了涮,告诉我们找到“青花瓷”了。我们赶紧围过去看,果真,好漂亮的一只蛤,大约四厘米宽,形态秀气。我们赶紧四下挖起来。

    

   “海底”挖蛤

    我弟给我示范了我的宝贝工具的使用方法。原来是在沙滩上轻轻刮,刮上两三下,听到“嘎啦”一声响,那就是碰到蛤了,另一只手一捡,一只漂亮的蛤就到手了。我立刻喜欢上了我的工具。

    不过想捡上一只“青花瓷”还真不容易。我刮啊刮啊,把以我为圆心、直径一米的海底刮了个遍,也没找到一只“青花瓷”。有一次,刮出一只小螃蟹,它好好地窝在沙子里,被我的先进“武器”一下兜头带腿刨出来,它吓了一跳。我比它还惊恐,扔了工具本能地想尖叫一声,可是突然反应过来它比我害怕,于是我就不太害怕了,看着它飞快地往沙子里缩,几秒钟就消失不见了。看着这只小蟹,我幽闭恐惧症突然发作,好像自己是这只小蟹,全身被沙子包围,无法呼吸。我赶紧抖抖肩膀,赶走这种感觉。呵,小蟹有小蟹热爱的生活方式,又岂是我等人类所能理解的?

    我不停地换地方,东刨刨,西刨刨,刨了一百多下,胳膊都酸了,只收获了几个小蛤。不过毕竟我的聪明绝顶不是吹出来的,我站起来观察一阵,挖几下,很快发现有一层浅水且沙滩上有一道道波纹的地方更容易有蛤,而干干的沙滩是万难挖到什么东西的。我猜想有浅水的地方属于较为低洼之处,一些蛤随着潮水退到这里,就认为可以暂时安家落户了,却不料这点小心思被我看穿了。可见懒蛋是不能当的,一只懒蛋蛤都更容易被捉住。

    根据我的新理论,我走到距离浪花拍打的海岸边十米远的一片低洼之地,又埋头挖了几下,没想到一刮就刮出了四五个蛤,而且个头儿远大于之前挖到的。我立刻呼朋唤友,干劲十足地刨起来,一会儿工夫就把一片海底刮了个遍。这片洼地几乎不会有空手的时候,我的袋子很快就装了小半袋。而且我又惊又喜地挖到了几个超大花蛤,深咖啡色枫叶形的花纹,特别美丽,手感也更加光滑圆润。之前的那些蛤一头尖、一头圆,尖的一头是绿色的,在沙子里特别显眼。而这些大花蛤滑溜溜、静悄悄的,即使工具碰到它也容易滑过而发现不了。市场上这种花蛤要贵一倍,果真连花蛤聪明起来都会更值钱些。我们像比赛一样,时不时一声惊呼,又挖到一只好大的、更大的、最大的等等,这事情让我们如此着迷,以至于我明明累得腰也酸了、腿也疼了,还是停不下来。许许多多的蛤密密麻麻藏在脚下的沙子里,怎么能不把它们挖到手里呢?我有时候像个螃蟹一样横着挖,有时候像个陀螺一样转着挖,有时候完全无序,挖到哪里是哪里,总之就是强迫症强烈发作,挖得根本停不下来。我带来的塑料小板凳早被我扔在身后老远,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怎么可能在板凳上四平八稳地坐着呢?当然得扔了板凳趴在地上,近距离感受收获的乐趣。

    大约挖了一个小时,我的塑料袋几乎满了,可是我的老腰也几乎断了。我一节一节撑起来,看看周围,只有当大学教授的弟媳妇还和我一样难以自拔地刨着,其他人都不见了。我转了一圈,休息休息,看到不远处有些戴着斗笠和专业大围嘴的本地女人正拿着锄头挖坑,一边挖一边用方言聊着天,不知道挖什么。好奇害死猫,我跑去看了看,正看到其中一人把手伸到坑里掏出一条淡粉色长长粗粗的蠕虫。我赶紧跑掉了,跟我弟媳妇描述了一遍这幅恐怖的情景,结果她告诉我那是非常美味的沙虫,市场卖70块钱一斤。

    我惊魂未定地坐在凳子上喘粗气,一眼看到脚下的浅水里,一片黑色柳树叶正奇怪地在游泳。我定睛一看,哪里是树叶,原来是一条薄片状的小蛇,身体呈S形游动着。这一吓不轻,我轻轻拔起一只脚,再轻轻拔起另一只脚,然后赶紧跑掉。

    走到一处人较多的地方,有人问我有没有多的塑料袋,我想起背包里有一个备用的,就拿出来送他了。我妈正好在附近,随口问那人在捡什么,那人说在捡“钱”。我和我妈莫名其妙,那人拾起脚下的一个灰绿色圆片,说这就是“钱”。这东西我们很熟悉,挖蛤的时候每一刮都能刮到一两个,比铜钱大点,比纸片稍厚,原来叫作“钱”。我妈问他捡这个有什么用,那人把手里的“钱”掰了一下,竟露出五角形的肉。他说这是活的,拿回去按一定比例泡酒,可以治风湿。我们再想不到这满地的薄片竟是一种动物,拿在手里研究了一阵,并没找到它的嘴巴在哪儿。世界之大,也是匪夷所思了。

    

    “海底”乐游

    不挖蛤的时候,我们在沙滩上捂严实了晒太阳。仨孩子从头到尾打定主意做不劳而获的熊孩子,只对沙滩上玩沙子一件事情着迷。他们好像也没啥想法和品位,一到沙滩上就只会挖坑,在坑的周围垒一圈高墙,算作城堡。不过有一次他们的创意还是不错的,他们捡了许多搁浅在海滩上的海带和水草,把城堡装扮成了绿色城堡。这下出名了,老远的人都能看到这座碧玉城堡,纷纷跑来参观拍照合影,仨孩子很得意。

    弟媳妇坐在沙滩休息时,一只长相奇怪的虾在她身边和自己的壳搏斗。难以想象那么大一只壳曾属于这只小虾。小虾奋力地举着壳,想要褪掉它,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小虾举着举着就被压趴了,侧身跌倒在沙子里。励志的小虾完全没有气馁,躺着也继续努力,用它数不清的虾爪爪使劲儿蹬着。我们看着它,有点儿眼花缭乱,那样子很像小孩子不会脱衣服,把自己套在衣服里出不来。正替小虾着急,它自己倒想出了办法。它在沙子里挖了个坑儿,把爪子撑在沙窝的“墙壁”上,借力使劲,一阵挣扎。突然,壳不知道怎么脱落了,我们还没看清楚,小虾已经开动无数“船桨”,骄傲地在一边游起泳来,对那具无用的壳弃若敝屣。我们禁不住为它鼓起掌来。那只小虾在阳光的照耀下几乎是半透明的,果冻一般,十分美丽。它在浅水里开心地游了一圈又一圈,享受一身轻松的感觉。可是突然,一个大浪扑过来,把它卷进了大海,立刻就找不见了。我们有点怅然,甚至有点牵肠挂肚起来,毕竟这只小虾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我们暗暗祈祷,它的大海历险记最好有惊无险,它能够长命百岁。

    回来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个人,他的塑料袋里全是各种海螺;而他旁边的一个小女生,则宝贝般提着半桶沙。她兴奋地告诉我,她的沙桶里藏着一只小螃蟹。神奇的大海真是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