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雨夹雪,道路泥泞难行。初冬时节,各位好朋友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啊! 记得古代有个盲人夜行,出门时手里打着个灯笼,路人好奇地问:“你的眼睛又看不到,何故夜行掌灯?”盲人笑答:“我手里有灯,并非照路,是怕路人因为看不到而撞上我呀!”——董海明 不知道为什么,昨晚睡得很沉,今早起来已经九点,匆忙洗漱穿衣。开窗透气的时候,望望窗外,嘴巴一下子张得老大。一夜的雨夹雪已停,远处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交警制服上的反光条也是隐约可见。 气温下降,水汽升腾,浓雾笼罩了整个小城。 出门驾车,赶往单位上班。路上车不多,能见度不足十米。我顺路前行,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盯着前方。时不时还要透过两边的车窗看看左右的树木和路灯杆辨别位置和方向,生怕自己一不小心闯了红灯或者迷了路。 我的车子刚拐进杭州路,一辆白色私家车呼啸而过,不鸣笛、不打灯、不减速,直愣愣地向前冲,很快消失在迷雾中。那辆车子从我车子旁边“飞”过时,我心里一惊,下意识地感叹道:“太快啦!”但我依然保持着原来的车速,慢慢悠悠地向前行驶。 又行了一段路,远远地,我看见了交警制服上的反光条在浓雾中闪动,不知交警在忙些什么。慢慢驶近,我清晰地看到了交警和他身边的那辆白色私家车。 交警的对讲机里不时有声音发出,交警又俯身在对着车主大声地讲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交警退了一步,私家车打转向灯,缓慢启动,同时打开了大灯、雾灯和双闪,缓缓前行。我恍然大悟,也顺手打开了大灯、雾灯和双闪,旁边的车也纷纷打开了双闪。整条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一辆辆私家车就像一艘艘夜行的“小船”,路面如水般泛着晶莹的光,艘艘“小船”在浓雾中稀疏有序,驶向自己的目的地。 就这样,一路平安,我有惊无险地来到了单位,刷脸上班。 对于日常忙碌的我们来说,这件事实在是小得不值一提,但当时的情景却让我印象深刻,一直挥之不去。我们身陷雾中,却忘记了打开大灯、雾灯和双闪——那几盏可以让自己更安全的灯。 工作这么多年,见了很多人,也走了很多路。路走得多了,我们慢慢都成了“盲人”。安全规程的条条框框,被我们锁进了抽屉;灭火器不需要日常维护,也渐渐被灰尘覆盖;至于现场的警示标志牌,也慢慢变成装饰。当我们习以为常,当我们下意识地认为不会出事,我们的习惯也就变成了自然:为了走路舒服,我们把劳保鞋换成了运动鞋进入装置;为了省事儿,进入轰隆隆的机房,防护耳罩成了摆设;为了少走几步路,我们跨过了不该跨过的管线,走了“捷径”。习以为常和自以为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变成了在黑夜中行走的“盲人”,身处危险而不自知。 在工作岗位上,墙上贴着的安全条款都是用血的教训“写”出来的,我们的每一套安全防护设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的生命配置,我们的联锁装置是在极端条件下保护我们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安全禁令、安全标识、安全帽、防护耳罩、安全带等等,它们在默默地保护我们。我们身在厂区之时,时时刻刻“记住它们”就仿佛“点亮了一盏盏灯”。 心中时时记挂着安全,时刻点亮一盏盏心灯,那么好朋友们,我们会一路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