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尝碗油茶鸡蛋吧 ●马荣 三月五日惊蛰,朋友圈出现了各种惊蛰蛋的做法,有煮的、煎的、油炸的,还有用茶冲的。我最早吃过的惊蛰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用家里的土炉子做出来的。那一碗油茶蛋冲上羊尾油呲呲作响,看得人口水直流。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在西河坝,也就是现在的一水源。父亲冬季经常在河床上巡视,一旦出现河床冻结的险情,就带人系上粗粗的麻绳下到河床上,一个长柄十字镐高高举过头顶,重重地砸向冻结的冰块。也正是冬天的严寒,才让我们看到这种情景,保证水源畅通也是在为炼油生产保驾护航。 那时候,家里会早早存上十几枚土鸡蛋,准备惊蛰时吃。一到惊蛰,父亲就早早起来,精心准备一些食材,核桃仁、葡萄干、红枣颗粒、冰糖等,每个碗里都有一两枚鸡蛋,用筷子搅散,将我家的土炉子烧旺,就等我们兄弟姐妹起床。他一转身去河床巡视了,查看气温回升后有没有冰块堵塞河床的情况。 我和姐姐起床后出门喂羊喂鸡。等我们捡回几枚鸡蛋,母亲挤完山羊奶已经回来了。这时候,我们争相抢着把小板凳、桌子摆放好,兄弟姐妹就挤在小桌子旁,等着母亲将一碗碗油茶蛋端上来。 每当这时候,母亲总是缓缓地放下手里的活儿,慢条斯理地烧开一壶水,将茶叶放进茶壶,熬制一壶酽酽的茶。茶香立刻飘满屋,充盈着每个人的呼吸器官。茶熬好后,那一只小铁锅就派上用场。母亲先放几大块羊尾巴油,等油完全融化烧热了,再泼在碗中的鸡蛋上,加入核桃仁、葡萄干、红枣颗粒、冰糖等。接下来冲上酽酽的茶水,油茶蛋就做好了。 母亲将父亲的那碗油茶蛋上盖一个小碟子,煨在炉子旁保持温度,又开始烧制奶茶,静等父亲回家。那时候,我们吃完一碗油茶蛋,似乎精神都为之一振,平时钟爱的奶茶这个时候都不屑一顾,背起书包就出门上学去了。 父亲更宠爱谁一点儿,准能给谁再喂一口油茶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精打细算,父亲朴实能干,总能让我们吃上可口食物。还有我们五个听话懂事的子女,把原本枯燥而简单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今年惊蛰,我早早起来,用丰富的食材做了一碗油茶蛋。在朋友圈晒了一下,也给身边的朋友讲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一家吃油茶蛋的故事,满满的仪式感。 时间倏忽而过,三月二十日是春分,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要吃春饼、青菜,也可到户外踏青,一天比一天暖和,日子越过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