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新疆人骨子里或许有更多的盐分

时间:2024-05-09 16:50:02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酸菜活鱼

  新疆人骨子里或许有更多的盐分

  ●酸菜活鱼

  “泪水很快被粗粝的阳光和硬朗的漠风晒干吹干……”这是新疆著名作家熊红久《被漠风养大》一文中的一句话(此文被收录于他的散文集《光阴里的细节》),这句关于太阳光力度的描写让我瞬间一怔。的确,新疆的太阳是能将人蛰出盐粒的,尤其当你在大热天的棉田里忙碌时,用手背揩去额头上星星闪闪的油光,你就能感觉到被太阳晒出的微小盐粒。它们用自己的棱角与硬实称道你的付出与努力,甚至应了当棉农二十多年的父亲的那句话:“多吃盐,干活儿才有劲儿。”同时,我也想起妹妹数落父亲的话:“炒的菜,咸得叮人。”

  《被漠风养大》这篇散文感人至深,写的是熊红久老师对过世父亲的浓浓的思念。他用倾诉的口吻向父亲回溯他们一家进疆的往事,以及父亲所没有看到的变化——“我们把自己种在了新疆,而后在漠风中成长。我们长成了胡杨或者红柳,活成了骏马或者雄鹰”。熊红久老师深爱着这片像父亲一样养育他的热土。

  好多时候,我们总是怀念故乡,其实更多时候是回味那份独有而丰富的成长经历,在那个特定的场域里与嘈杂的人堆里,一切的酸甜苦辣、千奇百怪等等,幻化成啼哭、眼神、血液、骨骼、力量、皱纹、落发等等,逐步长成一个人永远看不厌的花朵与摘不到的干果。

  慢慢地,一切会变得澄清,如七月浑浊的渠水将泥浆沉淀于涝坝。

  作为同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大的我,能深刻体会到被漠风养大的孩子对农垦与沙土的深厚情感。

  当我看到你,当你一开腔,我八九不离十就能猜出你是不是新疆人。正如熊红久老师在散文《被漠风养大》中所写:“我们的骨骼,我们的盐分,我们的长相……已成为这片土地的一部分。”我想,这是一位新疆本土作家对养他的故乡最有质地和温度的回应和感恩。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到这篇散文的后劲及力道之大之强,仅仅是“我们的盐分”,这朴实而刻意的描写,就让人感受到了文章巨大的张力。

  文章的文字和表达能否让你为之一颤,不在于文字和段落本身,而在于能否精准地触碰你的灵魂之弦、回应你的经历,恰如一只蜻蜓停在涝坝水塘里最纤细而悠长的苇秆上,当水波荡开,沿着苇秆触底的力道会把沉积许久的淤泥唤醒,那份沉静与清澈将会被扰动,一小团浑浊气息缓缓升起——一渠浑水正流向涝坝,我是其中一滴永不干涸的天山雪水……

  熊红久老师用敏锐而细腻的视角,让我感受到“每一粒石榴籽都是春天寄出的甜蜜与秘密”,正如他的诗篇《卖石榴汁的姑娘》所写:

  所有花香都藏在眼睛里

  在喧闹的巴扎

  你一言不发

  只用芬芳的睫毛

  刷亮人群的惊喜,刚榨出的石榴汁

  摆在台面上

  一杯一杯酿出你

  深邃的笑意,那些一饮而尽的舌尖

  收藏了甜蜜

  就像每一朵石榴花

  收藏了你,安静得像一枚石子

  却溅起多少涟漪

  那一条条长辫子

  落满果实

  每一颗都是春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