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冬天,在四川省射洪县金华镇柴家沟,我参加了一场婚礼。
新娘子家和新姑爷家相隔16华里。那年,我父亲从新疆回家探亲,算是远客。因为我家和新姑爷家有点儿姻亲关系,我父母和我们兄妹受邀请去13华里外的柴家沟参加婚礼。
我家住金华,是以前射洪县的老县城。金华到柴家沟通常只能步行。
山区里,那些生病走不了路的人们是用滑竿抬往目的地的。那年月,无论男女老少晴天雨天行走几十里山路是常态,当然老年妇人例外,她们裹脚了出远门受阻,所以我祖母三寸金莲不能同去。我祖母的侄孙女杜新华,我叫姐姐,姐姐的姑爷梁国生在川西马尔康森工局工作,我就得叫姐夫了。姐夫的三弟弟梁国洪就是今天结婚的新姑爷。这种姻亲关系童年的我不懂,大人叫我喊什么就喊什么。
我家父母亲和我兄长兴高采烈地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沿途走过蒋家湾、观音堂、滴水岩,然后是五南涪江边好长的湾,再上山到达黄角树垭口歇一会儿,走到玉皇庙。走啊走,好不容易到目的地——富同2村玉皇山柴家沟。
到新人家比较早。司仪在婚礼前和我说:“你是城里来的,胆子大。你领大家在结婚庆典上唱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唱得好有喜糖吃。” 有喜糖吃,喜糖是什么?好吃吗?没有吃过糖,从记事起,祖母想吃糖想得睡不着,就去看中医,中医知道我祖母常服用止咳糖浆,就开一瓶。祖母在喝止咳糖浆时也会给我用瓶盖倒几滴,够舌头舔一下两下,感觉有中药的甜味。祖母告诉我,糖就是这个味道。甜的!那时,四川的月婆子吃汤圆奶水浓,可是没有多的糖,月婆子会埋怨汤圆没有甜味儿。还听说有人打赌吃糖多的汤圆,一顿吃一百多个。
工作结婚后,我先生讲他在新疆石河子的生活,一年有几斤砂糖票,母亲买回砂糖,就把它放在衣柜顶上,防止伢子妹子偷吃。先生的二姐看见母亲放糖的地方了,半夜起来迷迷糊糊地搬个凳子偷糖吃,可能吃糖高兴,站在凳子上睡着了。喜糖,一定特别好吃!兴奋不已地盼望新姑爷的迎亲队伍快点儿到来,好唱歌后吃喜糖。
听长辈摆龙门阵讲过,旧社会娶新娘子,新娘子是用轿子抬来的。四川除了成都平原,其他地方是山地,牲口当脚力只能在马路上进行。山地的人们与生俱来会爬坡上坎、背背篓、挑箩筐……解放了婚事新办,新娘子也走几十里山路,随迎亲队伍走到新姑爷家,但是新娘子的陪嫁才是看头。陪嫁用滑竿抬着走,陪嫁越多,迎亲队伍越长。新姑爷家在蔡家沟,是梁姓大家族,来吃席的族人和乡亲多。
我天生好动,就要求父亲领着东走走,西瞧瞧,看见办席的人们正在围着大锅、大灶忙着做吃的,看见蒸笼好多层在冒蒸汽。父亲告诉我,蒸笼里蒸的是咸烧白,油水大,吃着过瘾,一块烧白看起来有你的小手大,吃一块巴适经饿。我父亲认识猪肉新鲜度,他一看砧板上猪肉的颜色就悄悄对我说,猪肉有点儿时间长了。那个年代有肉吃就不得了了,管他肉好肉坏。
等啊等啊,肚子饿了,我就一个人跑到新姑爷家,前后左右找吃的。感觉他家好多间房子,看见一间房子有大床,床上大红床单大红被子,一定是新房吧!看看周围没人注意,就钻进去瞧。咦?一块盖布下露出一点儿小果果,这是什么?用红红绿绿的花纸包着。我打开一个看看,里面是个圆坨坨,可以吃吗?舔一舔,甜的。喜糖!急忙抓一把跑出新房,躲到竹林后面吃掉3颗。手小,一把抓了5颗。喜糖,是挺甜的。还有两颗,留着回家后给祖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迎接新娘子的队伍来了!前面是迎接新娘的男方家的一群人拥着新姑爷,然后是伴娘护着新娘的一群人,再后面是抬嫁妆的滑竿队伍。两人一个滑竿,一前一后抬,一个接一个的滑竿上的大红箱子里装着嫁衣、铺盖、生活用品等等。看的人多,把我挤在大人中间,就没有数清陪嫁的滑竿一共多少副。儿童看不出大人的讲究,感觉很喜庆!很快,结婚仪式开始,介绍人讲话、村里德高望重的族老辈讲话、新郎新娘行夫妻礼,然后我起头大家一起唱歌。印象特别深的是当司仪宣布礼成时,新郎新娘相互注目的幸福表情,一个新家庭诞生了!
再接下来是来宾排队送贺礼入席,大部分是一家两人1元钱、我家送的礼比较大(10元)。因为乡村场地和桌椅有限,吃席的也要等桌,在乡村叫流水席。先入席的一般是远道走来的,我是第一轮入席,8个人一桌,每桌上8个菜,大菜是一盘8块,每人1块。那时的人们吃不饱肚子,家里吃饭基本上不遵守礼节,饭好了就吃。席上好吃的一上桌,家里教给我的守礼规矩全飞到脑后,我的吃相很不好看。等香喷喷的烧白一端上桌,我赶紧夹起1块放碗里,再去夹1块放碗里,然后再夹1块,盛烧白的盘子空了,这才捂着碗快速吃,心里还担心同桌来抢。我吃到3块,没过瘾呢!再看看同桌的人们:6位长者,两个娃儿,8块烧白肥肉,我吃掉3块,其实是长者心疼小娃儿让的。
到半下午,远道而来的人们要赶路回家。司仪悄悄地塞我两块喜糖,我没有舍得吃,装进口袋留下孝敬我祖母。在回家的路上,和婚礼上认识的小媳妇们一起走,她们给我讲了一些关于新婚的事。其中,看新娘子是不是受姑爷和家人认可,要从新娘子第二天洗衣服时分辨。新娘子背上背篓,里面装满结婚用的布饰和衣服,在河边人多处找个大石头蹲下洗衣服。此时,周围洗衣服的姑娘、媳妇们齐刷刷看新媳妇,新媳妇会把表示处女的方巾给大家甩几下看。姑娘、媳妇们认可新娘子是淑女,就广为宣传,新媳妇应会受到尊重。姑娘要守洁,这应该是我从柴家沟学到的两性启蒙教育。当然,席上长辈让小孩子抢烧白,亲历长辈对小孩的爱,也对我的一生有影响:要关爱长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