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地下室翻找旧物,看见杂物柜里搁置的毽子,不由得想起我童年时踢毽子的往事。
我们小时候玩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那时材料较少,制作很简单,用两个圆形的方孔铜钱叠放在一起,轻的在上重的在下做毽子托。毽子托上面再放一根羽毛管,整个用布缝实,毽子托就做好了。
羽毛管有的是直接缝制的鹅毛管,不过我觉得最合适的是牙膏嘴。把牙膏上面的嘴连同铝面一起剪下,捏平了和“孔方兄”放在一起缝制,最是稳妥。
记得看过一个广告,有个小孩子看见收废品的来了,赶紧把牙膏挤掉,把牙膏皮拿去卖钱。为了做毽子,那时我们也做过这样的事儿,为此还被父母骂过。
毽子托做好,就要开始寻找漂亮的羽毛了。寻常母鸡或乌鸡的毛,非灰即黑,颜色单调,不好看。我们最喜欢的是大公鸡油亮五彩的羽毛。于是,不管是谁家的公鸡,只要羽毛五彩斑斓,我们就满院子捉来拔毛,常常搞得鸡飞狗跳,满面灰尘。
捉到大公鸡,按在地上,几个人扒来挑去,你一根、我一根,把大公鸡尾巴上的好看羽毛都拔下来,才放了那只公鸡。被拔了羽毛的大公鸡,夹着翅膀,一瘸一拐地溜出院子,再也没有了清晨嘹亮高歌、俯视群鸡的昂扬气派。
把大公鸡的漂亮羽毛插进毽子管,一只童年的玩具毽子就做好了。
于是,课间的十分钟,踢毽子就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
同学们围成一圈,毽子在脚下传递:自己用脚踢两下,再猛踢一脚传给其他同学;有人一脚踢到高空,让毽子平落在脚尖再传递,这是高难度动作;有的同学还右脚踢完,身体侧转,用左脚后跟从背后接踢毽子,再转过来用右脚踢……
毽子来回跳动,彩色羽毛在风中抖动,像是惊慌的大公鸡在同学们之间乱窜,课间十分钟的欢笑和热闹就此烙在记忆里。
女儿上小学玩毽子时,文具店里开始售卖各种毽子。毽子托的材质有塑料的,也有布制的。所插羽毛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繁多,甚至同一根羽毛上都有各种颜色。但是,不管怎么看,好像都不如从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羽毛色泽鲜艳、灵动、有活力。
但孩子们依然玩得很开心,女儿和邻居的小朋友在楼下踢毽子,你踢我追,玩得不亦乐乎。
我也童心大发,虽然穿着高跟鞋,还是完成了左踢右踢、来回翻转踢的高难动作。
她们用佩服的眼神惊诧地看着我,拍着小手欢笑着尖叫。那一刻,我仿佛看见童年的自己,不禁感慨万分。
一次寒假,我带女儿去参加文化宫举办的迎新年活动,项目颇多,人来人往。女儿看见桌上放着的五彩羽毛毽子,高兴地踢起来,毽子在她灵巧的脚上翻飞,头上的两个小辫子上下抖动,红红的小脸上泛着汗珠……围观的人群鼓掌叫好,有人笑着跃跃欲试,也有人饶有兴致地加入踢毽子的队伍……那是2007年的春节,大家笑着用毽子踢出了年轻的风采,也踢出了年节的欢庆、生活的热气腾腾。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离开故乡,去往遥远的城市上学。此刻,女儿的毽子静静地摆在杂物柜里,羽毛在灯光下依然泛着鲜艳的光泽。
而我,因为脚痛早已不再穿高跟鞋。我仿佛看到自己童年踢毽子时同学们的欢笑声和女儿他们踢毽子时的咯咯笑声逐渐融合,慢慢消失在毽子微微抖动的羽毛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