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父亲说:室内无书画,便是俗人家。父亲以此鼓励我们多读书,以书为师,以书为友。可从读书到工作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和多人共同住在一个宿舍,“有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简直就是个梦想。
这一小小空间包含客厅、卧室和厨房等,但最吸引我的地方无疑是书房了。因为书房的书本里都有无数伟大的灵魂、缠绵悱恻的情感、上下五千年各色人等,穿越时空隧道,随时随地能来和我会面,而我的心思、秘密等却可以独享。我想,最能表现一个人性格爱好的应该就是书房吧!
有孩子后,我买了一个大一点儿的二手房,最钟意的就是它有一个八九平米的地下室。花了几天时间,把一团乱麻似的地下室整理出来,我的书和这些年旅游时买的小玩意儿终于有地方放了,我的字画也终于有地方可以张贴了,甚至我还设了一张单人床……我把这一方小小净土取名为——养心斋。
呵,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净土!
我常常想,在这茫茫人海、滚滚红尘的大千世界,能拥有自己一方小小的天地,一方可以思考、神游、欢愉、忧伤、痛苦、甚至忏悔的天地,完全不受任何干扰,在此享有独立的空间和心灵的宁静,该是多么美好啊!因为有了这小小一方净土,当红尘雷电交加,风雨如晦、鸡鸣不宁之际,我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朗诵《心经》《荷塘夜色》;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能够超然地扪心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打击时,能回到这一方净土,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滋养,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复原,然后,再一次整装待发……
在养心斋里,看书看到多晚也不再担心影响妻儿休息;跟朋友聊天聊到再晚也不用担心吵醒家人。每天,我总喜欢到地下室的书房里去坐坐,有时读书写作,有时练字画画,有时喝茶听音乐,有时把玩旅游时购买的小物件,回想当时的风花雪月。
在养心斋里,有时,想想背诵过的诗词歌赋,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有时,会约上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狂饮当歌,畅谈浊酒与清酒的区别;有时,拿出乐器吹上一曲,缅怀青春岁月;有时,做一掌山水小盆景,安置自己梦想田园生活的灵魂。
有时,在养心斋里回想童年的故乡,回想着在家门前的小河里嬉戏的情景;有时,品味朋友自远方带来的一瓶好酒,尝尝他乡的琼浆玉液;有时,约上三五好友小酌,谈天说地吹牛打屁;有时,透过纱窗,遥望浩瀚宇宙的点点星光,想一想自己的人生……
有时,什么也不做,一个人静静地让思想飞驰,无所想无所不想,那种逍遥飘渺的感觉,仿佛身在梦中一般。
希望每个人都有这一方小小净土,小小净土是我们大大的心灵世界,我们在那里播种、耕耘、收获。在这一方小小的净土里,记录我们人生的经历和酸甜苦辣,纵使再大的风再大的雨,也不能磨灭童真的心情,让我们心灵的鲜花在此常开,四季如春。
读《行者无疆》
蒋亮星
很喜欢余秋雨的文笔,字里行间充溢着静谧安详的氛围。上大学时就读过他的《文化苦旅》,现在还能忆起好多片段,像道士塔、阳关、风雨天一阁等。最近读了一下他的《行者无疆》,那种感觉从心底重新升起,像与老人交谈般安静融洽。
《行者无疆》是作者旅行欧洲时写的一本随笔杂记,作者由南欧经中欧再到北欧,把整个欧洲游历了一番,主要是对风俗人情和文化脉络的考察。跟着作者的妙笔感受南欧的热情、中欧的严谨、北欧的静谧。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欧洲文化的分析和见解,包括对那些名人故居的拜访和古城堡的参观。
南欧历史悠久,这里最早摆脱中世纪的黑暗,这里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也曾经见证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的辉煌。
这里有许多保留了上千年的古堡,这里有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而驰名于世的水城威尼斯,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这里有经常进宗教审判所的伽利略,这里有坎坷一生的文学巨擘塞万提斯,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袖珍小国,像教皇之都梵蒂冈、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
中欧是后起之秀,代表国家就是德国。日耳曼民族曾经出现了康德、黑格尔这样理性严谨的大哲学家,也出现了歌德、席勒这样智慧、目光高远的大文豪。
一直以来,北欧给我的感觉就是神秘,这应该是受安徒生童话和北欧海盗的影响吧。这里人烟稀少、长夜漫漫、静谧旷远。因为人少所以环境异常优美,湖泊、森林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夜长,那么人的空余时间就多,闲不住的人就瞎鼓捣点儿东西以解长夜之苦,结果成就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瑞典,军事工业和汽车制造业遥遥领先。也许是这里太静谧了,或者是天太冷了,这里的人没有南欧的那种热情,他们沉默寡言,平静地对待一切,或许这是在恶劣环境下形成的生存态度吧。
没事多出去看看世界吧,行者无疆。
让爱和独立始终相伴
——读《时间的针脚》有感
王玉娇
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我也许不会有时间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在居家抗疫的那段时间里,我读了一本西班牙作家玛利亚·杜埃尼亚斯的《时间的针脚》。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二战前后发生在摩洛哥保护区的故事。女主角希拉和母亲在一间时装店做裁缝,她有一个未婚夫,本来人生可能会像大多数人那样,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可是,一次邂逅改变了她的一生。当希拉爱上了打字机店的男人之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未婚夫,满怀希望地去拥抱这份爱情。
可是,她遇到了一个渣男。失踪多年的父亲和那笔巨额遗产让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体会过爱与背叛,经历了无家可归,她的身份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如果仅仅是故事曲折,倒并不能说明这是一本好书,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希拉无论经历了什么,陷入多么绝望的困境,都能够努力生活,保持独立,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最终成功逆袭。
对女人来说,爱情和独立都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期待一份完美的爱情,每个陷入爱情的女人都一样傻。
希拉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却没有得到她想要得到的幸福。我想,现在也有这样的现象,许多女人把自己的爱都放在了一个男人身上,可是,最后却遍体鳞伤。一道道伤口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可是,当爱情来了,又怎么能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呢?所以,很多人都在恋爱的过程中,逐渐长大成熟。当女人陷入一段爱情,可能会变得不像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向着对方喜欢的样子去转变。可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希拉有三段感情经历。第一个男人是老实勤恳、善良忠厚的伊格纳西奥,他与希拉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但同时,根据他的性格,我们也能够判断出,他与希拉的感情是平淡的。他希望希拉和自己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
第二个男人最喜欢用甜言蜜语哄骗女人,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这样的人,用“道貌岸然”来形容最合适,他们表现得往往很“正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善良的女人才会被骗得更惨。
最后一个男人是容貌有伤的马库斯,因交易而认识,却在不断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情愫,而双方也因明白即将到来的结果而不断压抑自己的感情。也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太多,所以希拉的顾虑也更多,这也让原本简单的爱情变得复杂。
希拉的爱情之路是充满挫折的,但又能怎样呢?我们依然要保持着恋爱的姿态,这可能就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虽然经历了痛苦,可是希拉在寂寞中学会了坚强,在孤独中学会了自我疗伤、自我成长。
我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尤其是一个女人,更应该像小说中的希拉那样,敢爱敢恨,敢于面对生活,敢于在各种挫折磨难中站起来,让自己逐渐成长起来,变得独立自主。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至少在我们存在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掌控权。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接受,并且认真地对待,用心地生活。不能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就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存在的价值。
读完《时间的针脚》,我自己深深地感受到,必须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对自己、对生活都要有一份热爱,见诸行动,敢于直面困难。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为了自己的爱大胆地追求,若遇人渣也会毫不留情地还击,把自己的生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做一个独立且充满温暖的女人。
书店情缘
张相明
路过街边书店,本没有什么想买的书,但脚已不由地踏进书店。无别的欲求,只是为了细细品味那浓浓的翰墨书香和那高雅的文化氛围。
徜徉于书海,感到浑身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恰似饥肠辘辘的人闻到了面包的香味。很快地选了几本,坐在书架下面的柜面上,贪婪地阅读起来,如痴如醉。看看表,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钟头,真快呀!我想,“书痴”就是由此得来的吧。
古代的书店也叫书肆。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书店是作者、编者同广大读者联系的纽带,是普及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图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当书店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的地方,那么,这个城市必然会少一份浮躁和喧嚣,多一份雅静和美好。当越来越多的人投向书店的怀抱,那么,随之提升的必将是城市的文明和人们的道德涵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