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孜、姜明显和我住邻居已经数十年了。他们曾在独山子石油学校(即现在的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几十年,退休后选择留在独山子安度晚年。他们同龄,现在都80多岁。自从和他们成为邻居,就看见他们无论春夏秋冬,几乎每天晚上一起沿着北京路、大庆路、银川路和长岭路绕圈散步。邻居们看见他们在一起遛弯儿习以为常,又看见他们总在一起做好事,就调侃他们是雷锋式的“好哥俩”。近些年的黄昏,跟哈孜、姜明显一起遛弯儿、做好事的老同志增多了,他们成了我们小区的一道风景。 “好哥俩”擅长嫁接 春天,他们植树、嫁接树苗,还移栽一些可以驱虫的植物,邻居看见了,便参与其中。夏天,他俩在楼下凉亭纳凉,谈天说地的笑声吸引更多的人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其乐融融。看见绿地缺水,物业工作人员又忙不过来时,他俩就带领大家一桶接一桶地提水浇灌花草树木。秋天,他俩为一些树“穿衣服”、备肥,忙个不停。冬天,他俩带头积极清扫楼前楼后的积雪…… 我们小区周围有好些树,仔细看,你还会发现一棵树能结出不同颜色的果实,比如在一棵桑树上能结出白、红、紫三个颜色的桑葚。桑树上结出了多色桑葚,我们不足为奇,可是把独山子最东面小区来串门的居民吸引住了,他们带来孩子在桑葚树下打卡留影。海棠果、甜杏和品种好的李子树等枝丫,可以嫁接在一棵李子树上;小叶榆、金钱榆和大叶榆等枝丫剪好角度与大榆树对接,用线绕紧,它们也能成活。这些嫁接的枝条呈现的“花红柳绿”的画面就出自“好哥俩”。 “好哥俩”也是“老哥俩”。在我们小区的绿化带,老哥俩一起种的核桃树已经快长到楼顶那么高了,核桃树散发的味道能驱蚊(我小时候在四川农村生活过几年,曾把核桃叶压枕头底下辟邪、驱蚊),他们为整个小区做了好事呀。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对门两栋楼的男女老少会不约而同地下楼站在绿地上,伸长脖子当“望天狮子”,仰望核桃树开的淡黄绿色花束,一天又一天地观察树上结的核桃长大了多少。 “好哥俩”乐于助人 哈孜、姜明显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老哥俩在小区里找阳光充足处竖立桩子,在桩子上拉起绳子,帮邻居们把需要晾晒的被子衣物等生活用品搭在绳子上暴晒,进行天然消毒。 前些年,老哥俩还帮助过一位行动不方便的长期患病老人,这位老人靠护工推轮椅才能出门透气,而护工和老人缺少交流,老人整天闷闷不乐。老哥俩伸来援手,他们会选择午后把老人推出来,绕着小区外围转一大圈儿,这样能让长期患病居家的老人呼吸到新鲜空气,他们一边走还一边讲一些趣事儿,患病老人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有一天,我路遇老哥俩,他们推着患病老人,三个人正为一个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患病老人叫住我,让我当裁判,意思是他说得对,老哥俩说错了。这个裁判可不好当,我担心万一说错了话,哪一方生气都不好,万一再出现个“分道扬镳”更不好。我灵机一动,说:“都对,都对……”三位老人顷刻间都露出了笑脸,我和老哥俩一起推着患病老人回家。 回去的路上,哈孜话锋一转,对姜明显说:“姜老师,等会儿把这位老伙计推回去后,你拿上理发工具,我们该上门给老侯理发了。”老哥俩为周围的老人理发也是他们生活中常有的事儿。 小区侧门的小路和投放垃圾的小路需要经常维护和打扫。冬天下雪时路滑,老哥俩一个扫雪一个堆雪,把小路清理出来,方便小区里的居民投放垃圾,通畅的小路也有利于保障上下班、上下学的人们进出平安。开春时,冰雪渐渐消融,老哥俩联系好几位邻居平整路面,找地砖在低洼处以一步的长度铺垫,这样居民在通行时就不会踩到泥水。 前一阵子,国电给我们换电表后,楼道和地下室需要另外安装单元电表,单元住户分摊过道电费。也许,在其他小区办单元电卡挺麻烦,因为每个单元都会有几家大部分时间不在家,见不着住户,过道电费就难于收齐。我们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老哥俩会先垫付不常在家的住户的过道电费,再想方设法找到他们。我们不用担心上下楼有没电的问题,只要跺一跺脚,走廊里的灯总会亮的。 楼栋门口过往的车辆碾压井盖时,井盖发出刺耳的响声,影响人们的生活。老哥俩开始留意废弃的轮胎和毡子类的材料,组织几位热心邻居,把井盖子翻过来,再垫上缓冲物,居民再也听不到刺耳的响声了。因此,当居委会组织活动要选带头人时,我们就信任雷锋式的“好哥俩”,一致推选他们俩。每年居委会评先进楼栋长,我觉得在台上领奖的哈孜大哥最亮眼,因为他高大魁梧。 “好风气”正在延伸 我们这两栋楼门对门的住户,受老哥俩的影响,邻里关系更加亲近起来。夏天,在凉亭石桌上,比我年轻几岁刚退休的汤师傅切好甜瓜、西瓜,叫路过的邻居同享。在她的带动下,邻居们也行动起来,在凉亭摆起“瓜宴”,过往的邻居们随便品尝。买菜回来的人们想聊天了,把菜往石桌上一放,热络地聊上十分钟。 有一年夏天,住昆园小区的朋友来我家送喜帖,碰巧我正在和一群邻居围坐在凉亭桌子周围吃西瓜聊天,把她羡慕得直拍我肩膀:“你们邻里关系相处得如此融洽,真好。我们那里即便是一个单元的,见了面都不太说话,真应该向你们学习。” 夏季的夜晚,喜欢下象棋的邻居在凉亭里摆起象棋擂台,下至酣处,无论谁输谁赢都乐得哈哈的。老哥俩也在其中。 象棋给邻居们带来的欢笑吸引其他栋住户的人们前来观看,也吸引着我。有一天晚上,我散步路过那里,“好哥俩”看见我,就起哄要我下一盘。因为女性鲜有喜欢下象棋的,我就动了个心眼,耍赖说:“我不会下象棋,要让我一个车,再让我连走两步棋,我就跟你们下。”大家笑着同意了。 棋友们都好奇地看着棋盘。哈孜和我摆好棋,我直接拿掉哈孜的一个车又连打两“炮”,逗得哈孜急忙捂住棋盘,说:“不算数,这样下我一定输。”在棋友们的狂笑声中,我起身离开座位,让他们继续下。 据说,有一个小老板特别喜欢下象棋,傍晚店铺打烊后,跑好几条街来凑热闹,放松心情。 当然,那些来我们小区又走了的人们,也同时把友好的邻里关系带到了更多的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