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马老师给我布置的这个作业后,我掐指一算,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华大地时,我才4岁(暴露年龄了哦)。于是,我特别诚恳地对马老师说:“我4岁,啥也不记得了。”
旁边的八○后小哥听了,笑得“花枝乱颤”。老师扭头递给小哥一个“温柔”的眼神,小哥急忙捂脸,无辜地说:“别看我,我还没出生。”
玩笑归玩笑,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如今目之所及皆是繁华。回首重拾过往身处其中的经历,真的很庆幸自己未曾错过这40年宝贵的时光,亲眼见证了我们的国家破茧成蝶的蜕变。
我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在时钟的嘀嗒声中,时间匀速前行,我慢慢长大,祖国的日新月异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在与改革开放同行的日子里,我们一起书写着光阴的故事。
一晃,人到中年,那年那月斗志昂扬的希望和使命,已化为时光隧道里点点滴滴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所经历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想用几个简单的人生场景,和大家一起回顾1978~2018年会计这个行业的飞跃。
1978年:我的会计启蒙
我的会计启蒙应该是从认识“18块8毛8”开始的。
1978年,我还在上幼儿园。那时候,我妈是单位的出纳,我特别盼望发工资的日子,因为那天妈妈都会提前一点儿去幼儿园接我。幼儿园离独山子唯一的银行(在当时的职工医院附近)不远,妈妈接上我就去银行取钱,把元角分的纸币、钢镚儿分类数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然后带上我去办公室加班。
加班内容是和会计阿姨一起对着一摞工资表,把零零整整的钱分好,装进写着名字的牛皮纸袋里。也就是从那时候,我开始认识钞票,面额最大的拾元,最小的一分,全套面值加起来“18块8毛8”。
吴晓波在《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演讲中说:“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七,全中国人民一样穷。”
是啊,那一年,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孩儿,还没学会加减乘除,在我眼里全国人民拿到最多的钱就是“18块8毛8”。
1988年:我的女神手拿算盘
我妈的闺蜜是会计,每次去她家玩儿的时候,她家的小哥哥都会显摆他妈妈的奖状。获奖内容清一色的珠算能手。
偶尔,会遇到阿姨一手翻着账本,一手上下翻飞地打算盘,手法快得让我眼花缭乱。我不由想起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顶级高手,没错,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的女朋友那样又漂亮武功又高的女神。
我本以为手拿算盘的阿姨将会是我永远的女神,珠算能手的奖状是我可望不可即的梦想,我心目中最牛的会计就应该是阿姨的样子……
多年以后,当我开始使用人生第一把算盘,为过珠算级日夜兼程“打百子”的时候,终于不得不承认,我笨拙的手指并没有半分女神当年的模样。更加悲催的是,当我拿到熬夜的战利品“珠算过级证书”时,算盘正慢慢地被更准确、快捷的计算机替代。
我终于没有变成拿着算盘的女神,但计算机却为我和同行开启了更为波澜壮阔的会计时代。
1998年:小出纳飞奔在路上
1998年夏天,我没去非洲,肤色却比我那些去苏丹的同事深好几个色号,因为我每天下午都骑着我的“凤凰牌”自行车,飞奔在去银行的路上。
在那年渐渐远去的时光里,我是一个快乐的小出纳。工作不到一年,我听妈妈的话踏实勤勉地做事,听师傅的话做好日清月结的小出纳。
银行与单位的距离20分钟的车程(自行车哦)。我每天顶着烈日来回飞奔,拿对账单、对账、登记银行日记账、编制余额调节表,全程纯手工打造,每天利利索索地完成工作,快快乐乐地回家,哪里顾得上紫外线的肆虐。
1998年我真的没有去非洲,我只是个骑车飞奔在单位和银行之间的小出纳。
好羡慕现在的出纳,再也不用骑车到处飞奔了。如今,业务点击办理、数据秒速上传,却再也没机会假装去过非洲了。
2008年:“一掷千金”的洒脱
2008年,我在做“大项目”(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财务工作,工程接近尾声,铺天盖地的合同、结算书接踵而来。
现在回头看那时的自己,真的是很努力很努力,有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儿。一边在资金系统里报资金计划,一边核对合同系统里的付款进度,一边在财务系统里洒脱地“一掷千金”。
这“一掷千金”的洒脱里,有同事多少次加班精细的计算和反复的核对,有多少她们点灯熬油的辛苦付出!
在时代飞速发展和资金巨大投入的锻造下,我终于变成了一个追求精细、懂得理智地防范风险的会计人。
又一个十年,因为选择了会计这行,真的也是很拼地面对行业的变迁。一路走来,丢掉了算盘、丢掉了DOS、丢掉了单机运行的财务软件,终于阔步走进互联网时代,不用再搬着笨拙的台式机去报报表,功能强大的财务系统开启了会计网络化新时代。
炼化物料的投入产出、工程管理、物资采购等业务单元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应用网络管理,不管愿不愿意,业财跨界融合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2018年:迎接大财务时代
终于到了2018年,我不知道该将它作为一个起点还是一个终点。第四次信息革命的到来,消除了信息孤岛,打破了业务壁垒,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把会计行业带入了“大财务”时代。
今天,我们讲着财务共享,谈着业财融合,看着埋头算账的会计越来越少,参与管理的会计越来越多,传统的“算账”正在逐渐被大数据、云计算替代。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练,有一种让世界叹为观止的速度叫“中国速度”。
置身其中,已经不容年过不惑的我们再去迟疑纠结、画地为牢地退守算账的孤岛,只有适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高度共享融合,才能乘风破浪地奔向大财务时代。
在人类发展的时间轴上,40年只是惊鸿一瞥,中国却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人类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40年来,作为普通人,我们与改革共成长,与时代共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们感到很自豪。在这场最能体现智慧与胆识的艰难探索中,我们将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向前!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