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新疆最文艺范儿的度假胜地

时间:2019-03-21 11:56:58  来源:独山子在线  作者:瞳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地方因为有艺术家的存在,也会有所不同吧。

    采菊东篱下,徜徉菜籽沟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在9月25日去木垒书院学习之前,我对菜籽沟一无所知。问了周围的好友,都和我一样,不仅没去过,更没听说过。诗人顾伟说他去年去过,是一个导航都失灵的地方。

    还好,有乌苏的两位作家和我一起,以结伴探险的心情摸索前往。一路下着雨,这是今秋的第一场雨,很有下马威的味道,又冷又凄凉,让忐忑的心情更添泥泞。

    书院院长刘予儿老师告诉我们,从老奇台镇去书院路程更近一些。

    幸好选择了这条路。

    快到菜籽沟的时候,道路两边是收割过的黄土地,金色的白杨树成排地点缀在空旷的田野里。雨后的落叶铺满了林荫下的乡村公路,我们的车仿佛行驶在金色的长毯上。

    雨不知何时停了,乌云未散而光线明亮起来,村子里的房舍看上去像水彩画里的。房前屋后的芦苇丛几乎是透明的,和各种树木的橙黄橘绿勾画出一幅幅绝美的田园风光。

    这样的景象,我要努力控制自己要求停车的冲动,但是思绪早已飞了出去,在脑海里一刻不停地按着快门。

    每一帧照片,都会美爆吧?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到达菜籽沟的第二天中午,当我登上书院后的山坡一览众山小时,我被眼前的旑旎风光震撼激起了所有“我想要摄影”的冲动。

    不不,这里的美景并不是瑞士因特拉肯那样的绿草如茵、山峦如雾、平湖如镜,菜籽沟不是那样的。菜籽沟并不仙,它甚至是“土气”的。

    不远处的山坡上,大片的麦田里,刚刚长出两寸高的麦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是极其明艳的翠绿,更远处还有一些刚耕过的黄土地,什么也没长。

    

    脚下的山顶野草丛生,金橘色的狗尾巴草占据了半壁山坡,一些雪青色的小菊花在草丛中格外显眼。

    山坡下各色树木毫无规律地肆意生长着,红橙黄绿纷纷攘攘。我贪心起来,尽管脚下踩着七厘米高的细高跟鞋,但仗着是双短靴,索性当胶鞋穿着,蹚过泥泞的麦田边缘,穿过树丛,越走越远。

    伴山公路东面的山坡上,一团一团耀眼的红和黄,铺满整座山,而书院西面的极远处,是皑皑的雪山。

    此刻艳阳当空,明丽的阳光照射着雪山下一大片红透了的树林,绿树掩映红坡,以雪山为衬,仅取那一片景,也许就可以超过阿尔卑斯山的风光。

    我来来回回地走着,边走边叹气,这么美的地方,我竟然现在才知道,刘亮程老师可真会找地方啊!然后,就想起他那段我最喜欢的文字: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我料想,他经常在这山巅野地里悠闲地转悠吧,时而躺下,在身畔闲花野草的陪伴下,美美地小憩一阵。

    第三天中午,我跟三位同学去了同学李式英未来的民宿。房东老两口老远就热情地迎了出来,领着我们房前屋后地参观。房子是真正的背靠青山,山势几乎陡直,没有路能上去。站在房外一箭之地向悬崖上看去,竟有些险峻,似乎专为建房子而把山斧削成这样似的,好一个避风的所在。

    但紧邻房屋的菜园和麦场后面的山坡就平缓多了。

    此时,山坡上蔚为壮观的红色树木如云霞一般耀眼。清澈的蓝天上唯一一朵小白云正在这片红霞上方顾盼生姿,好像专门逗红霞开心似的,一会儿是胖狗,一会儿是小熊,十分萌趣。房东说,那红云一般的树林是乡民种的杏树,一到秋天,满坡红遍。

    回来的路上,有一片山坡上,一树一树的亮黄,令我又犯了贪心的毛病,立刻要求停车观看。开车的小刘师傅告诉我,那是乡民种的文冠果树,文冠果的果实价格高昂,刚刚采摘过,想要进林子可不那么容易。

    我一听是文冠果树,更想进去看了。小刘师傅经不住我们女同胞的“蘑菇”,找地方停了车。扒开一捆捆树枝摞起来的篱笆,我们就钻进林子了,原来这么容易。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彩色铅笔是黄色的,那时候不懂明暗对比,更不懂平面立体,所有的麦田都用明黄涂个满满当当。看着占据半幅画的黄颜色,我幼小的心灵就觉得十分“赏心悦目”。

    现在,我站在这样一片梦幻的树林中,所有的树叶是一色的明黄,连一点儿渐变的过度都没有。树都不高,抬手就可以抚摸到黄叶,我们忍不住摆起了造型互相拍照。小刘不断地喊我们,但直到他下了最后通牒,我们才一步三回头地跑出来。

    钻黄树林的感觉,真不错啊!

    菜籽沟,真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好所在!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此次新疆作家培训班由著名作家刘亮程召集。

    来此之前,我很诧异为什么要在一个“穷乡僻壤”之地办班上课,这个问题在第一节课就有了答案。原来,菜籽沟就是刘亮程老师现在的家。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题目就是《认领家乡》。

    刘亮程老师原先的家在沙湾。他在沙湾的小村庄里,写下了著名的《一个人的村庄》。后来,他偶然来到菜籽沟,喜欢上了这里绿树环绕的黄土地,喜欢上了这里的僻静离群,更重要的,是喜欢上了这里的乡土气息。他在这里找到了依然保持原生态的中国农村,找到了《一个人的村庄》的熟悉感觉。他留了下来,安静地读书、写作,像农民一样耕地、种菜,享受着乡村生活的辛劳琐碎和宁静喜悦。

    恰像当年陶潜一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渐渐地,犹如受到磁石吸引一般,一些艺术家聚了过来,成了他的邻居,写字、画画、聊天、互访,一间间工作室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里建起来了。

    然后,在木垒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砖黛瓦的木垒书院落成,菜籽沟成了灵魂的栖息地。

    2015年,贾平凹来木垒书院领取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的新闻,一天之内点击量上百万,菜籽沟一夜之间名传千里。

    刘亮程老师的内心必是不愿菜籽沟出大名的吧?但是他也一定很开心这么多同道艺术家追随至此,和他一起享受一个静止下来的世界吧?

    他在讲课时说,刚开始来的时候,他们发愿“不求为这里带来发展,只求带来不发展”。可是艺术家聚居的地方,大约天然凝聚一股强大的气场,又怎会真的门前冷落啊。

    一个有想法的人,真是可以让一个地方活起来啊!

    从老奇台穿越一个个小村庄进入菜籽沟的时候,山路盘旋起来。在最初的入口处,蜿蜒而下的山路两边,精心种植了百日菊,让我们不必再用导航,就像蜜蜂跟随花香般心领神会地找了过来。

    一座书院,让千里之外的人日夜赶赴。

    一座书院,让我对木垒这个普通县城充满景仰。

    一座书院,让菜籽沟充满了对灵魂的吸引力。

    在书院的四合院门前,一排高大的白杨碧绿挺拔。树下的篱笆外是一条小河,篱笆内的大树下,刘亮程老师特意设计了一片木质的地台。课余,我们席地而坐,合影、自拍,完全自由自在。

    合影里我身畔笑语嫣然的,是《花城》出版社的朱燕玲老师、国内著名文艺评论家谢有顺老师、新疆著名考古学家刘学堂老师以及疆内知名的不知名的作家,当然,还有笑眯眯的刘亮程老师。和一群高水平的人聊聊喜欢的文字,虽然我感觉自己就是来打酱油的,但并没妨碍我拥有徜徉其间的快乐心情。

    

    隐者自有其名,诗意无处不在

    木垒书院院落不大,目前除了大讲堂的四合院,还有三排平房,供来客食宿。

    有一次课间休息,我在四合院的里里外外转悠,在青砖的墙和雕花的窗畔流连。

    一转头,看到一间厢房外,工作人员正在关门落锁。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我一眼瞄见里面似在布画展,赶紧跑过去,腆着脸要求进去看看。工作人员愉快地答应了,挂了锁就去办事了,留我一人在房内看画。

    墙上的画是同一人画的。让我惊讶的是,这些画的艺术性完全不输大城市里任何一场有水平的画展。作者的姓名还没有挂出来,我不知道他(她)姓甚名谁,但他(她)的画风类似于我非常喜欢的国画家石虎,那是一个想象力天马行空、画法不拘一格的大画家。

    眼前这位画家虽然笔法不如石虎老到,但是想象力已不输石虎。人生最开心的邂逅,就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空间,突然见到很久以前就期盼的人或物。我就这样梦游般转来转去,直到老师喊大家上课。

    还有一次课间,我回宿舍拿披肩。路过另一间女宿舍,瞥见宿舍后面的画室窗户开着。竹帘低垂,窗内一盆紫红色的彩叶草正在帘后张望。

    我立刻打后门闯了进去。一名女子正提了壶去烧水,我赶紧请她等一会儿。这间画室是在平房后接盖的玻璃房,平房斑驳的红砖墙正好成了画室最有特色的一面墙。室内陈列简单,地中央一张厚重的大木桌,桌上随意摆放着几本书和一瓶花,靠窗一左一右有两张长条凳,阳光从各个方向洒进来,简落美好。

    我对着竹帘外影影绰绰的小路拍了几张,又对着红砖墙上挂着的高粱穗、麦秸秆拍了几张。然后装模作样地捧了书,坐在竹帘下,请烧水女工给我拍了几张。看了照片,我开心得合不拢嘴,因为这名烧水女工给我拍了特别漂亮的照片。要知道,我这个摄影师经常把别人拍得美美的,自己却没几张像样的照片。一名普通的烧水女工竟能如此直达心意地拍出了我想要的照片,让我不禁对菜籽沟更加心生敬意。

    第二天下午,刘亮程老师带领我们去看王刚老师留下的大地艺术。

    我依然穿着那双高跟鞋(我没带别的鞋),跟着同学在沟沟坎坎的刺草丛生里走了13000步(微信运动统计的),见到了三幅以大地为画板的人脸艺术。

    我不知道王刚老师是如何在远处的陡坡上犁出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但我很震撼,叹为观止。我想,多年以后,如果我们都不在了,而这些艺术还在的话,那时的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类似“麦田怪圈”的“山谷之谜”吧?

    第三天下课后,我跟着几个同学到村里转转,车子开到副班长刘慧敏的家门口时,另一辆车也到了,真是不约而同啊。

    

    大家见面很高兴,刘慧敏热情地开了门,邀我们到家里去玩儿。我们先是在门口拍了照,她家院门上方的原色木板上,端端正正地写着隶书“燕呢画房”。

    院子里很开阔,地面铺了石砖,小草们不甘压迫,纷纷从砖缝里钻了出来,让同来的刘予儿老师艳羡不已,立刻说她也要效仿铺砖种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下,是一排宽敞的玻璃房,玻璃房接在原先的平房外,让整个院子充满了浪漫气息。

    玻璃房里温暖如春。房间里对着大门是一排低矮的书架,架上摆的,全是刘慧敏老师创作的儿童文学书籍。

    我们脱了外套,拿了地垫席地而坐。慧敏老师则忙碌地端了茶盘出来,隆重介绍这是莫言老师上回过来用过的茶具。我们轰动了,然后,尾随着她和茶具上了里间的大炕。

    里边的这间屋,比外间更热,明媚的阳光透过毫无遮挡的玻璃照得我们不得不又脱了一层毛衣。

    趁大家喝茶的工夫,我在房间里忍不住地拍照,尤其喜欢玻璃墙角的木地板上那个直径一米的坑。

    坑里种着草,一下把屋外的绿延伸到了家里,真是神来之笔的创意!

    喝完茶,慧敏老师邀我们去后院的画家张建新家里做客。两家特意留了走道,可以不必绕出门户,方便来往。

    画家正在床上午休呢,被我们一群人叨扰得赶紧起床。

    他家进门就是画室,几幅油画仍在画架上,地中间的方桌上摆了一瓶菊花,慧敏老师立刻“揭发”这花出自她家花园。再向里,向南的一半是全景玻璃窗,远山近树皆在眼前。

    我喝一声彩,欣羡无比,当下信誓旦旦地想:如果我在这样的地方天天作画,我也一定可以成为画家的!

    然后去了陶陶居,这是菜籽沟比较有名的民宿。主人是画家,一边画画,一边经营着民宿。

    开门进屋的一刹那,我恨不得凭空消失。

    眼前的画家正是那日课间烧水时被我当作“烧水女工”的女子,我还请她为我拍照并大赞人家技术好!

    大约越是“有两下子”的人越是低调吧。想想我竟如此“使唤”一位画家,不禁暗暗提醒自己要格外尊敬在菜籽沟遇到的每个人,说不定那个蹲在田间看牛吃草的农人就是身怀绝技的“扫地僧”啊!

    进了陶陶居的院子,木阁走廊的一面墙上钉了一大排木架,架上陈列的是葵花盘、小南瓜、小瓦罐、干花枯藤。这些农家日常堆放的东西,在这里却被挂出一番别有滋味的艺术感。一只小猫在圈圈椅上舒舒服服地睡着,我们一群人的嘈杂都没惊醒它。真是一只见过世面的猫。

    院子里一棵一人多高的花,一条一条紫红色嘀哩嘟噜的花穗儿几乎垂到地面。用手机扫描了百度才知道叫尾穗苋,第一次见,只觉神奇。

    陶陶居的大客厅里,一张大桌上摆了一瓶向日葵,我一点儿不夸张地说:那就是梵高对着写生的那瓶向日葵。此刻,黄昏的光线斜斜地打在向日葵上,每片花瓣都像要挣脱瓶子飞出屋外,回到属于它们的阳光下。

    

    后记

    从菜籽沟回来就进入国庆假期了。

    有一天,我无所事事地在床上看手机,猛然看到的一句话,竟完败了我傲娇多年的语文水平。

    先复制粘贴这句话:“互联网时代头部内容发展空间很大。”

    当时看完我很蒙圈,这句话字字认识,就是不懂啥意思。

    我一直认为悠闲会激发人精细研究的动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我立刻着手钻研,百度了“头部内容”这个关键词。

    我略微羞惭地发现,百度上竟然在2016年12月就有人给出了答案:头部内容是具有用户价值能够吸引一批价值观相投、有共鸣的人群的内容。这些内容不限于娱乐类节目,不管是网络自编剧还是文字和视频,都可以。它们个性鲜明,有特色,能够与粉丝的内在价值观产生共鸣、共振。

    这解释得很明白了,我瞬间弄懂了像《非诚勿扰》《奇葩说》《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爆红的深层原因,无非一帮冲浪互联网的人,通过无数研究,把准了用户群头部关心内容的脉,然后准确下药的结果。

    很多人看不起文艺青年,因为文艺青年总是和“穷困”“不靠谱”画上等号,可是看看上述节目,高晓松、蔡康永这些文艺青年搞起事情来,是如何让大家如痴如醉地守着屏幕的!

    突然,我在这些尖端、时尚、前卫、高科技的文字里,想到了杳无人迹、阳光明媚的菜籽沟。

    我想:我留恋菜籽沟,是因为留恋艺术家们诗意的栖居生活吧。

    菜籽沟正以自己无比巨大的文化引力,向着吸引头部用户这条道路疾驶。

    不管刘亮程老师愿不愿意,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菜籽沟会成为新疆的莫干山,成为新疆最具文艺范儿的度假胜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